近日,交通运输部一项关于车辆"两证"取消的政策引发全国车主热议。随着机动车行驶证和驾驶证电子化改革不断深入,实体证件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社会上关于高速公路收费制度改革的讨论也日益高涨。根据交通运输部2025年3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高速公路网已达16.7万公里,年通行费收入超过6200亿元。这一庞大的收费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压力,而老车主们担忧的"不公平"问题,究竟是杞人忧天还是合理关切?
电子证照时代正式来临。2024年12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行机动车电子证照应用的通知》,明确提出将在全国范围内取消机动车行驶证和驾驶证实体证件的强制携带要求,驾驶人可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小程序或交管12123APP出示电子证照。这一政策实施后,意味着多年来车主们习惯的"双证"时代即将终结,电子证照将成为主流。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4.6亿辆,驾驶人数量超过5.2亿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对于证照管理模式的转变既期待又担忧。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87.3%的受访者支持电子证照改革,认为这将大大简化日常驾驶体验;但也有62.1%的受访者表示担心电子证照在特殊情况下的使用问题,如手机没电、信号不佳等场景。
电子证照改革只是交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更引人关注的是,伴随这一改革,社会上关于高速公路收费制度变革的讨论也日益热烈。许多专家开始提出,随着智慧交通体系的完善,我国高速公路或可考虑逐步实现免费通行。
高速公路免费化并非天方夜谭。据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中国交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已进入成熟期,大部分高速公路的收费期限将在未来15年内陆续到期。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已有约8700公里高速公路收费期满并实现免费通行,占全国高速总里程的5.2%。
多位交通领域专家认为,高速公路免费化是大势所趋。中国工程院王松林院士在2024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指出:"高速公路建设初期采取收费模式有其历史必然性,但随着国家财政实力增强和高速公路网络日趋完善,逐步实现免费化具备了客观条件。"国家发改委交通研究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高速公路维护成本约为每公里120万元,而收费成本(含人员、设备等)约为每公里56万元,收费本身消耗了近三成的收入。
然而,高速公路免费化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当其冲的是资金问题。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全国高速公路总投资已超过9.8万亿元,债务余额约5.2万亿元。如全面免费,这些债务将何去何从?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李明教授分析:"高速免费并非不交钱,而是改变收费方式。可考虑从燃油税、车辆购置税等渠道补偿收费损失,建立更加公平高效的公路建设维护资金体系。"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燃油税收入约5800亿元,车辆购置税收入约3900亿元,若合理调整,完全有能力支撑高速公路运营。
正是在此背景下,老车主的"不公平"感受引发广泛共鸣。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全国有超过1.8亿车龄超过8年的"老车",这些车主过去数年甚至十几年间持续缴纳高速通行费,如今面对可能的免费政策,自然产生"早买吃亏"的想法。
北京某车主张先生表示:"我的车开了12年,这些年光高速费就花了近3万元,如果明天就免费了,我这些钱岂不是白花了?"这种心理并非个例。社交媒体平台上"高速免费老车主怎么补偿"的话题阅读量已超过4.7亿,相关讨论超过38万条。
对此,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主任赵建华在2025年7月的政策解读会上回应:"任何政策调整都有时间节点,不可能实现对所有历史支出的补偿。但我们正在研究设计更加公平的过渡方案,比如对已缴费车辆提供一定期限的其他交通服务优惠等。"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若实施高速免费,预计将使全国社会物流成本降低2.3%,相当于增加GDP增长约0.4个百分点。对普通家庭而言,每年可节省高速支出约1200元。这些经济效益不容忽视。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志忠教授提出折中方案:"可考虑分类分阶段推进免费化。例如,先免费货车以降低物流成本,再逐步扩大到客车;或者先免费省内短途通行,再扩展到跨省长途。"
事实上,高速免费化早有先例。据统计,截至2025年7月,全球已有42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高速公路全部或部分免费通行。其中,德国对小型客车免费,仅向重型货车收费;日本则采取"同路同权"原则,平行路线必须保留一条免费通道。这些国际经验值得借鉴。
从技术层面看,电子证照的全面推行为高速免费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交通运输部信息中心主任李国强表示:"电子证照与车辆电子标识结合,可实现车辆精准识别和分类管理,为未来基于车型、排放标准、使用频率等因素的差异化收费或补贴政策奠定技术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高速免费并非完全没有成本。中国公路学会研究显示,免费后车流量预计增加31.7%,可能导致拥堵加剧,环境压力增大。因此,需配套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优化通行效率。
新老权益如何平衡?专家建议多管齐下。首先,可设立过渡期,如五年内分阶段降低收费标准直至免费;其次,对老车主提供定向补贴,如加油优惠、停车折扣等;第三,建立更加公平的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体系,如适当提高新车购置环节税费,让新车主也承担公平份额。
交通运输部规划司数据显示,若采取"老车补贴+新车税费"模式,每年需增加财政支出约700亿元,占交通运输部年度预算的8.3%,在可承受范围内。
归根结底,两证取消与高速免费化反映了交通领域的深刻变革。正如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孙立群所言:"交通基础设施从商品属性向公共产品属性转变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关键在于找到符合国情的过渡路径,兼顾效率与公平。"
面对这场变革,我们需要理性看待。电子证照的推行无疑带来便利,高速免费化也有其现实意义。对于老车主的"不公平"感受,应当尊重并寻求合理解决方案,但也要认识到任何政策调整都难以做到绝对公平。更重要的是,推动交通体系向更加高效、绿色、包容的方向发展,才是全体社会共同的福祉。
你对两证取消和高速公路免费化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切身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