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加快锂电产业布局,落地湖南打造新动力
日前,湖南省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湘潭九华示范区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4000万元,由刘干江担任法定代表人。其业务涵盖新材料技术研发、推广服务及相关投资活动。尽管公司的注册资本与宁德时代等锂电巨头相比尚有差距,但由于背后股东包括吉利等行业龙头,被业内视为吉利在新能源材料开发领域的重要布局,预计将为其未来动力电池业务注入新的活力。
据报道,湖南省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于10月17日举行了揭牌仪式。这家新公司由四大股东各持25%股份,分别是浙江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旗下商用车品牌)、湘潭电化产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龙头湖南裕能,以及锰系材料龙头湘潭电化。
作为吉利的重要合作伙伴,远程新能源依托集团技术与资源,持续保持高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达107,826辆,9月单月销量突破17,000辆,创出新高。湖南裕能则是全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的领先企业,连续五年出货量位列全球首位。今年1-9月,湖南裕能相关材料出货持续领先,投产磷酸盐正极材料产能达到85.8万吨,并持续推进海外新项目。2024年上半年,湖南裕能营业收入143.58亿元,净利润实现环比增长,预计全年磷酸盐正极材料出货量接近100万吨,同比增长明显。
在技术方面,湖南裕能高压实密度材料表现突出,上半年相关产品销量占比达约四成,为下游快充、大容量、长循环、高安全等电池需求提供支撑。湘潭电化则凭借丰富锰矿资源,成为锰系电池材料的重要供应方,相关产品在固态电池领域已有新进展,预计2026年底或2027年初实现突破。值得关注的是,湘潭电化与湖南裕能同为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关系密切,也共同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提供支持。
湖南省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成立,进一步实现了材料研发、电池生产和整车应用的产业闭环,为湖南乃至全国新能源产业注入新动能,也树立了产业协同的新典范。
吉利自供与外采并行,动力电池产能规划清晰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吉利集团总销量达到295.3万辆,同比增长29%,其中新能源车型达到159.1万辆,同比增长68%,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至54%。作为最早启动动力电池自产的国内车企之一,吉利通过新公司布局,为电池业务开辟新空间。
目前吉利及远程汽车动力电池以外采为主,但内部资源已开始整合。今年4月,吉利成立“吉曜通行”,统一“金砖电池”和“神盾短刀电池”为“神盾金砖电池”系列。到8月,吉曜通行已经拥有包含全国8大生产基地的短刀电池产能,预计到2027年总产能达70GWh。这些基地分布在浙江桐庐、衢州、江苏建湖、江西赣州和鹰潭、安徽宁国、山东枣庄(与欣旺达合资)、江西上饶等地。
吉曜通行目前动力电池装机量进入行业前十,今年1-9月装机总量约9.4GWh。展望未来,吉利2027年整车销量或超过500万辆,预计70GWh的动力电池产能仍难全部满足需求。吉曜通行规划,未来吉利电池需求将由40%自供,40%由宁德时代供给,其余20%由其他企业供应。神盾金砖电池将主要供应极氪、领克和银河品牌车型。
通过“自供+外采”双线策略,吉利既能合理布局产能、避免行业无序竞争,同时保持与电池头部企业的技术协作,增强自有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应变能力。这一布局将为吉利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持续赋能,推动整车与电池一体化发展持续向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