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贵州遵义,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那段光辉的红色历史,或者是那闻名天下的酱香美酒。
这些印象当然没错,但如今的遵义,又多了一张让人有些意想不到的新名片。
您能想象吗?
一座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城市,不靠江不临海,却造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汽车,而且这些车还漂洋过海,一路开进了中东、南美、非洲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甚至在当地卖得相当不错。
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一个内陆城市的汽车厂,是如何打破地理局限,把生意做到全世界的呢?
这背后的故事,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精彩得多。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贵州航天成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也许在国内,这个名字对普通大众来说还比较陌生,但在海外的商用车市场,它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参与者。
早在十多年前,当“一带一路”的倡议刚刚提出时,这家企业就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机遇,开始布局自己的出海之路。
2015年,他们接到了第一笔出口北非的订单,这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从那以后,成功汽车的海外版图不断扩大,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一个又一个市场被他们成功敲开。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中国的汽车品牌这么多,竞争如此激烈,一个来自贵州的品牌,凭什么能在海外站稳脚跟?
关键就在于,他们没有简单地把在国内生产的汽车直接卖到国外,而是下了一番“绣花”功夫,针对不同市场的特点,进行量身定制。
这就好比一个好厨师,他不会用一套菜谱招待所有客人,而是会根据客人的口味和地域习惯,调整菜品的味道和做法。
就拿他们今年在中东市场卖得火热的“角马”柴油车来说,这个例子最能说明问题。
中东地区是什么样的环境?
白天酷热难当,气温动辄四五十摄氏度,空气中还时常弥漫着细小的沙尘。
如果把一辆普通的车直接开到那里,很可能用不了多久,空调就会罢工,发动机容易过热,各种滤芯也可能被沙土堵塞。
成功汽车的研发团队在设计这款车之前,就对当地的气候、路况,甚至司机的驾驶习惯都做了深入的调研。
他们发现,当地用户需要的是动力强劲、皮实耐用,而且能在极端高温和沙尘环境中稳定运行的车辆。
于是,他们对“角马”车型进行了全方位的适应性改造:强化了车辆的冷却系统,确保发动机在高温下也能保持“冷静”;优化了车辆的密封性和空气过滤系统,好比给汽车戴上了一个高效的“防沙口罩”;同时还对底盘和动力系统进行了特别调校,让它在沙漠地带也能跑得欢。
正是这种贴心的定制化开发,让“角马”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今年3月,就有231辆“贵州造”的角马柴油车,从遵义出发,浩浩荡荡地运往沙特。
为了进一步打响品牌,成功汽车还专门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品牌活动,不仅发布了新车,还宣布在当地设立客户与服务中心,解决用户的后顾之忧。
当地的代理商艾哈迈德在试驾后赞不绝口,他说:“这款车经过了专门的沙漠适应性强化,在那种严苛的环境里表现真的非常出色。”这种来自客户最直接的反馈,就是对产品最好的肯定。
当然,光会“看菜下饭”还不够,自身的“菜单”也必须足够丰富。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成功汽车已经打造出了一个由柴油、汽油和电动三大类产品组成的完整体系,他们形象地称之为“三驾马车”。
柴油车动力足,能拉重货,主攻像中东、非洲这样对载重和路况要求高的市场;汽油车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能够满足东南亚、南美等大部分市场的日常需求;而电动车,则是他们着眼未来的重要布局。
比如今年7月新推出的自主研发电动小卡“星马T3E”,它小巧灵活、零排放、运营成本低,完美契合了城市内短途物流配送的需求,像是快递、商超补货等。
这款车一亮相,就吸引了国内众多经销商的关注,未来走向海外市场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种多元化的产品线,让成功汽车在面对全球不同国家多变的市场需求和政策法规时,总能游刃有余地拿出最合适的产品方案。
更值得一提的是,成功汽车的出海战略已经从最初的“产品输出”,升级到了更高阶的“技术、标准与产能输出”。
他们不再仅仅是把整车卖到国外,而是在巴西、缅甸、越南等国家,直接建立了KD散件组装工厂。
所谓KD工厂,就是把一辆完整的汽车拆分成零部件,运到当地,再由当地的工人在工厂里进行组装。
这样做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可以合理地规避一些国家对整车进口征收的高额关税,让产品的最终售价更具竞争力;其次,在当地建厂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这自然会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欢迎;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这种方式,成功汽车将自己的生产技术、质量控制标准和管理模式也一并带到了海外,实现了在当地市场的深度扎根。
这已经不是简单地做生意,而是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自己的产业链和生态圈。
为了更好地支撑这个全球网络,他们还在迪拜、巴西等地设立了办事处,作为前沿阵地,以便更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服务好海外客户。
一家企业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
成功汽车的出海之路越走越宽,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贵州省商务厅和遵义市政府的帮助下,今年4月,一场规模盛大的海外合作伙伴大会在遵义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全球五十多个国家的三百多名客商齐聚一堂,共商合作。
这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订单,更向世界展示了“遵义制造”的实力和开放的姿态。
如今,当你走进成功汽车的生产基地,看到的是一派现代化的景象:激光切割机器人精准地落下每一刀,巨大的机械臂灵活地进行着焊接和搬运,整个生产线高度智能化、自动化。
正是这样的先进制造能力,保证了每一辆下线的汽车都拥有稳定可靠的品质,这也是他们敢于闯荡全球市场的底气所在。
从一个深居内陆的西南城市,到走向广阔的世界舞台,成功汽车的故事,正是中国制造在全球化浪潮中不断创新、奋力向上的一个生动写照。
它用事实证明,只要产品过硬,战略得当,再远的距离也无法阻挡前进的脚步。
这辆从遵义驶出的“中国车”,正在“一带一路”这条康庄大道上,加速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