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夏天,老张的三轮车像是村里一个半公开的秘密,一种心照不宣的违规。
他今年六十有五,车子跟了他五年。
五年里,这辆铁皮小车的主要功能,除了拉白菜和接孙子,就是躲人。
特别是穿制服的人。
他总觉得自己的心跳,跟车子的电瓶一样,一遇到穿制服的身影,就掉得特别快。
他不是什么刁民,一辈子本本分分,可就因为这辆车,他活得像个贼。
直到村口的大槐树下支起了临时的桌子,一群穿着制服的人不再是来查车,而是来发本子的,老张觉得,天,好像一下子就亮了。
001
那个考场的味道很特别,混着泥土、青草和老人们身上淡淡的烟草味。
地点就在村委会大院,一台电脑,几张桌子,这就是交警队办下来的流动考点。
老张攥着笔,手心全是汗,他几十年没考过试了,看着纸上的题目,眼睛有点花。
什么记忆力、判断力、反应力测试,听着玄乎,其实就是看看图,动动脑,交警小伙子说话很客气,还带着笑。
旁边几个老伙计,也都差不多,紧张又兴奋。
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D证和E证,就是能开三轮和两轮摩托车的本子,过去卡在60岁,一刀切,没得商量。
好像人一过六十,就没资格再掌着车把了。
现在,门槛一下子抬到了七十,让多少刚退休、腿脚还利索的人心里那块石头落了地。
就连超过七十岁的,也能去考个F证,开个轻便的小摩托,慢悠悠的,总比两条腿强。
老张顺利考完,摸着那个崭新的、还带着油墨香的驾照本,感觉比当年拿到结婚证还踏实。
村里很多人都一样,以前见着警车绕道走,现在敢主动上去打个招呼了。
0002
小李当交警第三年了。
他最头疼的就是去乡下处理这些老人的电动车。
扣车吧,老人眼泪汪汪地求你,说这是他唯一的交通工具,没了它就等于断了腿。
不扣吧,那些车子确实没牌没证,速度飞快,安全隐患巨大。
每次执法,都像是在情理和法理之间走钢丝,里外不是人。
他记得有一次,拦下了一位大爷,那辆改装的四轮电动车,连个正经的刹车灯都没有。
大爷从兜里颤巍巍地掏出一把零钱,说你罚吧,罚完我这车还能开不。
那一刻,小李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他执的是法,可对面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只想出门买点药、看看孙子的爷爷。
所以当队里传达新政策的时候,小李是第一个举双手赞成的。
什么送考下乡、送牌下乡,简直就是把他们基层警员从这种两难的境地里解放了出来。
现在,他去村里,不再是去查车,而是去服务。
帮着老人们预约考试,指导他们怎么上牌,工作性质都变了。
他还听说,现在对于一些轻微的违规,比如忘了戴头盔,只要是第一次,现场改了就免罚。
这种人性化的执法,让他觉得,自己这份工作,终于多了些温度。
0003
几千公里外,北京的一间办公室里,王处长正对着一张全国人口结构图发呆。
图上那片代表60岁以上人口的红色区域,在过去十年里,像墨水滴在宣纸上一样,迅速晕开,面积大得惊人。
最新数据是31亿,60岁以上的占了总人口的220%,另一个数字更让他揪心,65岁以上的,也突破了22亿,占比超过了156%。
这意味着整个国家,已经实实在在地进入了中度老龄化。
他面前的文件堆积如山。
有报告说,在广大乡镇,低速电动车承担了超过六成的老年人出行需求。
也有报告显示,这些未经规范的车辆,事故率正逐年攀升。
堵,还是疏,这是一个问题。
过去,很多地方选择了堵,简单粗暴地划定禁行区,结果呢,这些车子从大路跑进了小巷,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更隐蔽,更危险。
民间的怨气也大,政策与现实严重脱节。
变革的思路,其实是下面倒逼上来的。
就像山东的一些地方,开始尝试把禁行区或禁行时段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县一级。
一个县城和另一个乡镇的情况可能天差地别,让最了解情况的人去做决定,这才是实事求是。
新的思路很明确,不能再搞一刀切了,要承认这东西的现实存在,然后想办法把它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
比如给那些已经买了的超标车一个好几年的过渡期,让它们慢慢退出,而不是一夜之间变成一堆废铁,这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保护。
0004
陈冲是个年轻的电动车结构工程师。
他最近的工作,就是琢磨怎么设计一款完全符合2025年9月1号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
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他脑子里想的,是他远在老家的奶奶。
奶奶七十多了,腿脚不便,也想有辆小车能让她去村口的活动中心打打牌。
新国标的条文,他几乎能背下来。
时速超过25公里,电机必须自动断电。
车身材料要有更好的阻燃性,避免自燃。
刹车性能要比过去提升一大截。
这些冰冷的技术参数,在陈冲眼里,都是一个个能保护家人的细节。
新标准甚至不再强制要求脚踏板,还鼓励装后视镜,这太懂老年人的心思了,谁会真的费劲去蹬那个脚踏板呢。
他正在设计一款新的车型,底盘更低,座椅更宽更软,操作极简化,最好能加上智能防碰撞预警。
他想造一辆车,让他奶奶这样的人,坐上去就觉得安心、踏实。
政策的大门打开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正在苏醒,而他,想用自己的技术,为这个市场,也为自己的亲人,交上一份最好的答卷。
0005
如今,老张骑着他的三轮车,车屁股上挂着一块崭新的蓝色牌照,在村里的水泥路上跑得特有底气。
他还是去那个菜市场,还是去那所小学接孙子,路线一点没变,但心里头,感觉像是换了一条路。
以前那条路,处处是陷阱,现在这条路,宽阔又平坦。
他甚至会主动跟路口执勤的小李打个招呼,小李也会笑着冲他挥挥手。
车子还是那辆车子,人还是那个人,但那种不被承认、游离在规则边缘的惶恐感,彻底消失了。
他成了一个合法的驾驶员,一个被公共秩序接纳和尊重的人。
这种尊严感,对他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老张把车停在院子里,他的小孙子从屋里跑出来,扑进他怀里。
他把孩子抱起来,稳稳地放在车斗里,夕阳的余晖洒在爷孙俩的笑脸上,也洒在那块小小的、来之不易的蓝色牌照上。
信息来源:
新华网
中国政府网
央视新闻客户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