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一大家子人开车出门,最考验人性的时刻,不是抢着付钱,而是决定谁去坐第三排。
那个位置,堪称“亲情鉴定专座”。
谁坐进去,谁就得自备缩骨功,把一米七几的个子强行塞进一个储物格大小的空间里,膝盖顶着前排靠背,一路听着发动机的轰鸣和家人的欢声笑语,思考人生。
那滋味,谁试谁知道。
就在大伙儿默认“第三排=小黑屋”这个潜规则的时候,吉利突然蹦出来,跟我们说,嘿,我这儿有台叫吉利银河M9的车,预售一天,订单四万多。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哥们儿,你这牛吹得有点离谱了啊。
四万台?
你以为卖手机呢?
这年头韭菜都不够用了,哪来这么多热血上头的主儿。
但你架不住好奇心,手贱去扒了扒这车的资料。
不扒不知道,一扒吓一跳。
吉利这小子,这次好像真没跟我们开玩笑。
他根本不是来参加“汽车选秀”的,他是直接拎着家伙来砸场子的。
别的车企还在抠抠搜搜地研究,怎么在二十万的价位里,给你一个看起来差不多的壳子,再塞点不痛不痒的配置。
吉利倒好,直接把一套“精装大平层”的方案,用一个“经济适用房”的价格,甩到了你脸上。
特别是那个能放到快要躺平的第三排,这简直就不是一个座位,这是对所有“伪七座”SUV车主无声的嘲讽。
它好像在说:看见没?
这才叫人坐的地方,你们那顶多算个宠物托运仓。
这一下,就捅了马蜂窝了。
它精准地戳到了无数家庭的痒处。
这几年,谁家还没个出门露营、带娃遛弯的需求?
可一想到那憋屈的第三排,出行的兴致就凉了半截。
吉利银河M9的出现,就像是给这帮人递上了一根救命稻草。
当然,光有空间还不够。
真正让那些合资老炮儿们睡不着觉的,是吉利的“打法”。
这套组合拳,简直脏得不行。
你想想看,在20万这个级别的大六座SUV市场,本来是一片死水。
往上够,是三十多万的新势力,钱包疼;往下看,是一堆功能残缺的妥协品,心里堵。
银河M9就这么横插一脚,它用一个几乎和主流五座SUV重叠的预售价(19.38万起),提供了越级的享受。
这就好比你在打牌,你手里攥着个顺子,正琢磨着怎么出,对家直接扔了四个二带俩王。
这还玩个啥?
更气人的是,它还不是个“偏科生”。
你跟它聊油耗,它那个4.8L的亏电油耗数据,让一堆A级轿车都自愧不如。
你跟它聊智能,它直接把魅族的Flyme Auto系统搬了进来。
讲真,现在还有谁能忍受卡顿的车机?
那感觉比堵车还让人抓狂。
一个流畅的车机,就是司机每天上班路上的“情绪稳定器”。
这下好了,本来想买台途观L或者CR-V的哥们儿,现在估计得在4S店门口彻夜难眠了。
同样是二十来万,一边是品牌、是情怀;另一边是冰箱、彩电、大沙发,外加一个能让老丈人舒舒服服躺着的第三排。
这选择题,比“媳妇和妈掉水里先救谁”还难。
当然,网上那些“懂车帝”们早就开喷了:“换壳博越L罢了”、“国产车三大件还是不行”、“等首批韭菜的反馈吧”。
说实话,这种担心一点都多余。
汽车这玩意儿,几万个零件凑一块,不出点毛病那才叫新闻。
银河M9现在看着再香,也得拉出来跑个几万公里,经历过高温、涉水、搓板路的考验,才能见真章。
毕竟,PPT造车我们见得多了,最后翻车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9月17号那个最终的定价,就跟悬在所有人心头的一把剑一样。
它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
如果价格再给点惊喜,那估计整个SUV市场的天,就真的要变了。
说到底,吉利银河M9的出现,给我们提了个醒:这个时代,已经不是那个靠一个车标就能躺着赚钱的时代了。
消费者不傻,谁能真正解决他们的痛点,谁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就用真金白银给谁投票。
至于它到底是个划时代的“颠覆者”,还是又一个被吹上天的“营销咖”,咱们也别急着下结论。
让子弹飞一会儿,市场会给我们最终的答案。
反正,有好戏看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