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不是也纳闷,这几年固态电池的话题怎么突然火得一塌糊涂?不管你是科技圈的,还是爱车一族,甚至就是普通吃瓜群众,应该都听过这玩意。但问题来了,固态电池真的是下一个革命性的突破,还是又一轮被资本和媒体吹的噱头?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谁说自己做出了固态电池,立刻市值飙升,掌声送到,媒体一顿狂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背后水有多深?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事。
首先,一提起新能源车、储能、智能设备,大家是不是最关心的就是电池?电池的续航、安全、寿命直接决定了你买不买单。一辆车续航只有三百公里,你开都不敢开远点,纯粹靠赌心理。偶尔刷刷新闻,是不是也能看到“某地某车主刚充完电,转身冒烟了”,或者“又一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真是让人对电池又爱又怕。
这几年,科学家和厂家们都在琢磨着怎么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大家总觉得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用着不够狠,尤其安全问题,新闻都报道烂了。所以呢,“固态电池”概念一出来,就成了所有人的“救世主”。为什么呢?说白了最大亮点,就是它用的不是传统那种易燃的液态电解质,换成了不容易出事儿的固体材料。这样干就干净利落多了,安全系数直线上升。理论上讲,啥自燃爆炸的新闻,应该可以少得多。
但是,咱们还是要问一句,这玩意靠谱吗?真的如大家宣传的那么神奇吗?这事要两头看。先说好处。固态电池安全性高是不假。燃点高、不挥发,说白了,你把这电池扔火里可能都不一定炸。能量密度高,这点也没毛病。研究说有望做到900Wh/kg,这比现在传统的350Wh/kg高多了。将来你电动车做到一千公里续航不是梦,这对“续航焦虑患者”来说,那真是灵丹妙药。以前开长途怕死在半路上,现在可以带着自信出门了。
另外还有一个隐形福利,就是寿命长。换句话说,你以前三年换一个电池,将来五年十年都不带换的,省钱还省心。对环保也有好处,毕竟电池回收这事还是挺麻烦的。
那问题来了,这么多优点,厂家造出来了吗?量产了吗?你还别说,最近这两年确实有动静。什么智己、吉利、上汽、宁德时代,一个接一个搞发布会吹自己“固态电池技术已经突破”“马上上车”什么的。新闻稿发了一箩筐,资本市场跟着起飞。开车的朋友甚至都开始憧憬再也不用忍受续航焦虑的日子。
不过,这儿可不能只听一面之词。为啥?因为这里面有几个特别扎心的现实问题你不得不面对。第一个就是成本太高。科技新闻可能没告诉你,目前“真·固态电池”材料单价是现有液态锂电池的三到五倍。你可想想,一辆车,电池要占整车30%以上的成本,这么一整,那价格直接翻番。天底下能买得起多少台?这不成了有钱人的新炫耀品吗?
第二个,大规模生产没那么简单。实验室能搞出来,量产就能搞?你试试看,固态电池要把固体电解质搞得足够薄,堆叠得紧密,电极不能出问题,这比造小作坊的液态电池难到不知道哪里去了。用的设备和工艺基本得全部更新。钱还得继续烧,工厂还得重新规划。还没完,技术难点也很多,比如离子传输、锂枝晶刺穿、电极与电解质的接触界面等等,都是拦路虎。一个小环节没搞定就前功尽弃。说得明白点,现在那些所谓“上车”的固态电池,其实更多是“半固态”,里面还加了液体做缓冲,离理想的全固态路还远着呢。
再看看市场前景,我倒觉得有点像当年智能手机刚出来那会:一开始都觉得超科幻,不敢信,结果两三年突然遍地开花;也有可能像“钠离子电池”那样,闹得挺热,最后发现还是属于小众市场,难普及。你琢磨一下,固态电池装车的那一刻,如果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不光汽车行业要洗牌,什么储能、3C数码,也都能被刷新一遍。但到那一步,还需要时间和耐心。大家别看现在这些出新闻的公司,真敢放量交付给消费者的,屈指可数。更多的是“发布PPT电池”,“实验室样品电池”,跟量产版差着一级台阶。
说到底,这仗得多国多团队一块打,不是靠几家头部企业砸钱就能一夜成功的。还有,就是咱们老百姓真的能享受到便捷和划算吗?别换了电池,安全了,结果价格吓人、毛病更多、售后麻烦,那就得不偿失。你如果现在是准备买车,可能心想“等一等,等固态电池出来我再买”,可就怕一直在等,厂商一直在画饼,消费者一直在焦虑。
反过来说,这也说明消费者对技术进步还是充满期待的。所有人都想看到续航更高、安全性更好、电池用得更久的那一天。厂商和资本之所以热捧固态电池,是因为确实抓住了大家的痛点。只不过,泡沫和干货分得清楚不清楚,还得用时间来证明。
其实,我觉得大家别太焦虑,技术突破这种东西有点像熬粥——火候不够时,多等一会儿是好事。等水分都熬进去了,自然成了。固态电池起码给行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想象力和努力方向,绕开了过去老掉牙的“容量、安全、寿命”那几道坎,不管什么时候能够上车,能真正落地就是好事。过去10年,没人敢想国产电动车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谁说下一个10年,固态电池不能成为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东西?
再往开了说,新能源赛道本来就是个“百团大战”,真正领先的技术不会被某一家企业垄断,你追我赶,大家一边宣传进步,一边真刀真枪地投入研发,最后才能把真正够格的产品推出来。不要小看用户的选择,兜里有花的每一分都是对行业的督促。你现在看到的很多新鲜玩意,也许就是未来生活的常态。别急着下结论,科学和商业总是比我们以为的要复杂得多,也比我们想象的乐观得多。
总结一句话,固态电池是突破,但想普及还得打磨,还得熬时间。谁能率先攻下固态电池的高成本、高难度技术关,谁就能在新能源时代占据C位。我们不是说要直接进步到顶点,而是要享受每次小跨越、拥抱每一次新技术,哪怕它来得比想象中慢。等它真能让大家用得起、用得好,那才叫真正的革命。现在嘛,暂且当它是希望,别当成现成的馅饼,踏踏实实过好眼下的路,等那个更好的未来到来。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