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美国特斯拉公司储能部门在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了历史最高毛利润,但该公司的汽车业务持续低迷。
7月23日,特斯拉公司发布最新财务状况。2025年第二季度,特斯拉电动汽车总交付量为38.4万辆,同比下降13%(2024年同期为44.4万辆)。
与此同时,特斯拉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储能部署量为9.6GWh,与去年第二季度的9.4GWh相比增长了2%。然而,这比其报告的今年第一季度的10.4GWh相比下降了8%,与2025年第四季度公司创纪录的11GWh相比下降了13%。
汽车业务:交付量下滑,收入与利润承压
特斯拉公司汽车部门和能源部门的收入均同比下降:汽车部门收入为167亿美元,与2024年第二季度的200亿美元相比下降了16%。能源生产和储能部门收入为2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0多亿美元相比下降了7.5%。
然而,正如特斯拉公司在上一季度业绩报告中所述,以百分比计算,储能业务利润更高。汽车业务收入为138亿美元,毛利率为17%;能源业务收入为19亿美元,利润为8.46亿美元,毛利率为30%。
虽然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大部分发言都集中在该公司下一阶段业务,包括机器人出租车、人工智能(AI)、人形机器人等。但他表示,尽管能源部门业务受到关税和供应链挑战的不利影响,但仍在增长。
能源业务:高利润项目驱动,储能部署量波动
虽然特斯拉公司并没有公布公用事业规模Megapack电池储能系统和住宅Powerwall电池储能系统的部署数据,但马斯克表示,正在迅速扩大Megapack电池储能系统产能,而Powerwall电池储能系统实现了创纪录的季度部署。
特斯拉公司首席财务官Vaibhav Taneja表示,能源生产和储能业务的利润率连续改善,尽管部署量减少但利润更高,主要因为高利润率项目部署增加。Taneja表示,这使该业务部门实现了迄今为止最高的季度毛利润。
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Taneja曾指出,主要依赖中国磷酸铁锂(LFP)电池供应的储能部门,受美国进口关税的影响将比其汽车业务部门更严重(汽车业务使用自产及与松下公司合作在美国生产的电池)。
然而,美国政府通过 “大而美”法案取消了每辆电动汽车7500美元购置通胀削减法案(IRA)补贴。
Taneja表示,特斯拉公司在美国的汽车供应有限,由于政策突变,可能无法保证今年8月下旬及以后的交付订单。
投资美国制造业以应对风险
另一个突然的变化是,“大而美”法案还将在今年年底削减适用于清洁能源发电设施的投资税收抵免(ITC),包括太阳能发电设施和电池储能系统(不包括租赁设备)。
投资税收抵免(ITC)仍然适用于公用事业规模的储能项目。彭博社新能源财经公司分析师Isshu Kikuma表示,这可能有助于储能行业保持增长势头,但该法案还引入了针对外国关注实体(FEOC)和禁止外国实体(PFE)的新规则。
这些规定意味着如果项目使用超过60%的从中国进口的材料、设备或投资,必须加速开工建设,否则将失去投资税收抵免(ITC)资格。
由于电池至少占大型电池储能系统部署成本的一半,J即便美国本土供应链只有少数制造商,建立本土供应链也势在必行。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最近韩国电池生产商LG ES公司在密歇根州开设了从镍锰钴(NMC)三元锂电池到用于储能系统的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特斯拉公司在最新的财务业绩中表示,该公司计划到2026年底将在美国生产用于储能系统的电池产能提高近一倍,达到30GWh以上。
特斯拉公司能源与充电业务副总裁Mike Snyder表示,该公司将继续大力投资美国制造业以应对政策和关税影响。
Snyder表示,特斯拉公司在美国建设的第一家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工厂将于今年年底投产。马斯克于6月底在社交媒体网站X上发布的一段视频显示,这个超级工厂将在内华达州建设。
他还表示,特斯拉公司还计划于2026年开始在德克萨斯州休斯顿附近建设其第三家Megapack电池储能系统的装配工厂。目前,该公司运营了两家Megapack生产工厂,一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莱思罗普,另一家位于中国上海,这两家工厂的年产能都达到了40GWh。
受关税影响,预计需求和盈利能力将发生变化
“大而美”法案还提前取消了公用事业规模太阳能发电场的投资税收抵免(ITC)。当被分析师问及该法案对特斯拉能源业务的影响时,Snyder表示项目在客户和市场细分上非常多元化。
他说,“此外,尽管‘大而美’法案对太阳能发电行业不利,但我们相信仍会推进,因为能源需求仍然存在,在短期内没有替代方案,我们还将继续看到数据中心和独立部署储能项目增长,为美国多个市场的电网提供充足容量。”
Taneja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电力需求的巨大增长,特斯拉公司客户很快开始意识到,储能系统是扩大能源规模的最快途径。
他指出,“尽管这项业务受到关税影响最大,但我们看到客户承担部分关税成本。”然而他警告说,该法案和关税都给储能业务带来了挑战,尽管特斯拉公司正尽力应对,但仍预计用户需求与利润将会发生变化。
作者:刘伯洵 来源:中国储能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