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靠价格“耍无赖”赢得市场,技术升级有限大幅降价成最大看点,未来行业需靠创新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

燃油车靠价格耍无赖赢得市场,技术升级有限大幅降价成最大看点,未来行业需靠创新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燃油车现在能还那么火,底层逻辑其实就是价格在耍无赖。你看,2025年前九个月,咱们中国的燃油车销量差不多是994万辆,和新能源汽车差距不大,几乎平分秋色。这成绩,没人会否认挺漂亮,但仔细琢磨,却发现没啥技术硬核突破,基本靠价格跳水撑场面。

燃油车靠价格“耍无赖”赢得市场,技术升级有限大幅降价成最大看点,未来行业需靠创新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驾

一汽奥迪的入门款、迈腾、速腾,甚至上汽的帕萨特,这些燃油车的官方指导价,基本都像是2014年的价格线。说白了,就是品牌把价格保持在某个体面的高点,实际成交价呢?别说,优惠力度大到吃惊。北京地区一台2025款迈腾280TSI,指导价17.69万,促销打五万现金,外加两万多的置换补贴,实际落地价不到13万。雅阁,1.98万起售价,在某些地区优惠达6.4万。这样一算,2014年同期的雅阁、帕萨特都得二三十万,现价10万左右,硬生生打了个对折。

配得上,成本其实你也能估算——不算很准确,大概一台车生产成本在8万元出头(光是零部件、工厂折旧、物流和人工),市场上的价格倒挂大概将近一半地都能被优惠给吃掉。问题是,这优惠搞得越大,车企烧的血本就越多。有人会说,新能源靠补贴撑盘面,但燃油车的补贴其实也不少。像报废换新补贴,最高能给到1.5万,加上地方的财政补助,一些车型的总补贴甚至超3万。

这些钱哪来的?你猜?公共财政。到底值不值得?不太好说。咱们国家这些年,用财政补贴稳行业、拉销量,是个老套路。尤其在早期,帮着培育市场,挺有必要的。现在自主品牌技术都成熟了,尤其是在电池、电控这些方面,有了不比国外差的研发水平。燃油车的核心技术多多少少都能自主掌控,别说,比起那些还在用老掉牙发动机的品牌,新品技术也就像是化妆一样,整体升级其实还算可以,但要说真硬核,大概在0.2-0.3的水平吧。

燃油车靠价格“耍无赖”赢得市场,技术升级有限大幅降价成最大看点,未来行业需靠创新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驾

那为什么还要拼命靠价格战来拉销量?其实我心里也有个猜测——目前大部分车企对利润的追求还是赚得多卖得少,靠拼价格冲销量,显得更像是在撕开市场皮。(这段先按下不表)对比新能源,价格更是真香。大部分B级新能源车型,售价都在十几万,比几年前的燃油车还要贵不少,剩下的补贴还不够看,但它们有智能配置,有续航,有未来感。

而且,谨慎点说,我估算,2025年一台燃油车的平均利润可能不到两万元,这还得看厂商打折折扣多大。利润空间有限,靠价格拼当然是简单粗暴的手段。但这种导向,容易让车企陷入依赖低价的泥潭。

你说,国家补贴是不是为燃油车撑起了虚假繁荣?其实一方面靠补贴做稳机,一方面也确实帮助燃油车度过了转型的阵痛期。毕竟,要是没有这些政策,销量又撐不起来—我猜。虽说补贴政策很多时候像是隐形托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一些小厂没那么悲剧。

燃油车靠价格“耍无赖”赢得市场,技术升级有限大幅降价成最大看点,未来行业需靠创新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驾

(这段先不提持续依赖补贴的弊端)话又说回来,补贴归补贴,行业的根本还得看技术。自主品牌在这点上已经不差,技术逐步工作到站稳脚跟。技术进步其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就像我刚才翻了一下手机相册,看到去年买的国产品牌热成像探头,反应灵敏程度就比几年前提升了明显。

问题是,这一切都还不能完全替代硬核。如果未来的汽车都靠硬拼价格续命,那行业的未来是不是有点走钢丝呢?比如说,未来想搞高端、研发出更智能、更安全的汽车,光靠价格战怎么行?大概只能饿死自己。

燃油车靠价格“耍无赖”赢得市场,技术升级有限大幅降价成最大看点,未来行业需靠创新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驾

说到这里,我还真得问一下:你觉得,未来中国汽车行业,还能不能找到点真正的拳头产品来支撑高质量发展?我经常在想,一个行业,如果只靠低价策略撑着,那终究会把创新和品质逼回后场。我还记得我前几天修车师傅说的一句话:换套电机都比以前贵多了,但车子还敢卖,我都纳闷,市场怎么还能这么火。

你说,行业内到底谁在思考未来?是不是得有人给行业加把火,脱离掉价格拼刺刀的怪圈?但现代车市,还是科技的战场——不光外壳漂亮,背后得是主动研发,才是真正硬核的硬实力。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市场里满是十万级的燃油车,但那种能跑的更远、体验更好的感觉,可能比路上的价格变得还更重要吧?毕竟,大家都经常在路上遇到堵车、限行,真正能陪你走过每个细节的,还是车的品质和耐用性。

燃油车靠价格“耍无赖”赢得市场,技术升级有限大幅降价成最大看点,未来行业需靠创新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驾

要不,咱们也来聊聊,未来的燃油车会不会还会靠价格这张牌一直陪着走?还是说,行业终究得靠死磕技术腾飞?我其实挺喜欢猜拳的游戏,无论如何,变数总是不少。你又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