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星海V9越享系列长途与通勤混合体验记
那天提车回家的路上,正好赶上立秋后的第一场小雨。水珠顺着前挡滑下来,透过那套“凤凰展翅”日行灯的反光,看着还挺有精神。销售小李在交车时跟我说,这车的前脸灵感是故宫石阶,但又没照搬那些雕花纹路,用了九道横向格栅,一层一层像梯子。我当时心里想,这玩意儿拍婚纱照停门口也不丢人。
开去城北接丈母娘的时候,她第一句就是:“这车咋这么宽敞啊,比你姐夫那个老GL8舒服。”其实尺寸摆在那儿——5230毫米的长度、3018毫米轴距,可真不是虚的。不过比例做得匀称,不会让人觉得笨重。我特意绕到家附近的小巷子试了下掉头,转弯半径6米多点,比我之前开的中型SUV还好掌握。修理厂老王看见后摇摇头,说现在MPV底盘调得比以前细腻,“滤震干净,不散架”。
第二天一早送孩子去学校,我才体会到200mm宽的二排中央通道有多方便——娃背着书包直接从右边滑过去坐第三排,全程不用扭身钻来钻去。而且双侧电滑门用B柱触控就能开,在学校门口那种挤成一团的地方,不怕蹭到隔壁车。有意思的是,它还有个“雨伞速干储物格”,放进去湿伞水就自己沥掉了,上周台风天真派上用场了。
空间变化更是它的一绝。“7人满载”状态下后备箱能塞七个20寸箱子,我亲测过;换成“五人模式”,第三排放平后能装两辆成人自行车加野餐装备;要是“四人模式”,2616升容积简直夸张,我帮邻居搬家时把他的大鱼缸都塞进去了,还垫了毛毯防磕碰。这些设计听说都是厂家调研了一万多个用户需求才定下来的,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噱头。
智能化方面,高通8155芯片带动起来很流畅,四音区语音助手是真的方便——丈母娘喊冷,它自己给她调高温度。我倒是发现一个冷门功能,“静谧守护”模式长途特别实用,中排有人睡觉时屏幕亮度、空调风量都会自动调整,还把声音只留给主驾。这次跑北京到上海全程1300公里,就是靠这个功能让我一路安静不少。在纯电模式下噪音低至25分贝左右,有次夜里停车等朋友,我甚至听到了外面树叶落地声。
安全配置也扎实,高强钢占比七成多,还有2GPa级防撞梁和航空铝合金前防撞梁,这些数字我是听售后师傅闲聊时候记住的。他还提了一嘴,那块“铠甲电池3.0”通过132项,其中有个热扩散实验做到“不起火、不爆炸”,这对冬天跑东北的人来说算颗定心丸。另外脉冲自加热技术,让低温充电速度快不少,我们小区群里有人零下十几度试过,从30%充到80%不到20分钟。
动力部分嘛,1.5TD混动专用发动机配34.9kWh电池包,CLTC纯电续航200公里。如果只是市内代步,一周充一次足够。我自己从北京出发跑上海,全程满油满电一次搞定,中途连服务区都懒得进,加完油回来算账,每公里成本比原来燃油MPV便宜三分之一左右。而且馈电状态百公里5点几升,也没高多少。有意思的是快充功率66kW,从30%冲到80%只要18分钟,下楼买杯咖啡回来差不多就好了。慢充提升到了6.6kW,也就是说晚上插上早晨拔掉刚刚好,不耽误事儿。
驾驶感受很顺畅,起步全靠电机推着走,没有顿挫感;高速再加速发动机介入也自然。有次在京藏高速被大货逼得变线,那一下方向指向性挺稳,没有漂浮感。这底盘据说国际团队参与调校,所以哪怕遇上坑洼路段,也不会让乘客颠得直皱眉头。不过轮胎气压还是要注意,有位老哥因为胎压监测提示晚了点,在国道边换胎折腾半小时,他后来建议我每月手动查一次别偷懒,这是养护上的小心得吧。
最后一个趣事:隔壁楼老陈看见我的新V9,说他十年前买风行商务版的时候可没这些花哨配置,现在连手机APP远程解锁都有。他打趣问我要不要等几年再卖给他二手,让他省钱捡漏……谁知道几年以后新能源市场啥样呢?反正眼下,这台车既应付家庭出游,又撑得住商务场面,对我来说已经够用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