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生产体系的四项原则

在制造企业,丰田生产那套东西,好多人都想学着去搞,不少企业跟风上了5S、弄了看板、还搞了快速换模这些工具,都想着自己能像丰田一样厉害,但大多数都没做成,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工具只是表面现象,真正让丰田这套体系跑起来的原因,是四个看着简单、做起来很难的原则。

丰田生产体系的四项原则-有驾

下面就讲讲这四个原则是什么?

第一个原则是工作得标准化。丰田里每一道工序,像拧螺丝的顺序、啥时候得干完,都规定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这不是要捆住员工手脚,而是让问题没法藏着,要暴露出来。

打个比方,就说装汽车座椅,工人得在55秒里干完七件事,要是干到一半,时间节点没对上,马上就知道哪儿出偏差了。而且这标准不是坐办公室的工程师拍脑袋想出来的,是和一线干活的人一起搞出来的,是培训新人、接着改进的基础。如果没这标准,就都不知道工作是变好还是变差了,更别谈一直进步了。

第二个原则呢是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得直接、得清楚。丰田里每个员工都有两个身份:对前面工序的人来说是客户,对后面工序的人就是供应商。这里要说明一下,这里的供应商和客户不是企业客户和供应商,是指他们对待前后负责的态度要那样。

这种关系靠简单信号就能很好的连接上。比如工人零件用完了,物料员得在规定时间把零件补上,质量、数量都得一样。要是工人拉灯喊帮忙,组长得在干活的时间里就过来管。这样就没模糊的地方了,不会出现“大家都该负责,最后没人负责”的事儿,问题刚冒头就能够被抓住。

丰田生产体系的四项原则-有驾

第三个原则是产品或者服务的流程得简单、得直接。丰田的生产线,不让随便分流程、回头走流程,每个零件就一条路走。比如有个零件要焊接,只能去指定的焊台,不能随便找个空设备。这样看着好像效率低了,其实逼着企业去解决设计里的毛病。

要是工人想换设备用,说明最开始设计的路线有问题,得重新来设计。这种看着“死板”的流程,反而能带来灵活劲儿,因为每次流程走不下去,都说明有改进的必要,都是改进的机会 。

第四个原则是得用科学办法持续改善。丰田把问题当机会,让最接近问题的基层员工,用“看看咋回事 - 分析分析 - 试试办法 - 验证好不好使”的路子来改进。

比如设备坏了,设备保障团队得去现场找真正的原因,小范围试试对策,好使了就更新标准。这看着好像很麻烦,但是这样却不会像贴膏药似的,凑合一下,只治表面。而且改善不是靠专家,是由一线员工牵头,领导就给给方法指导。

丰田生产体系的四项原则-有驾

这四个原则,核心就是“把问题揪出来。标准化让异常能被看见,直接的供需关系让需求明明白白,固定流程让偏差能找到根源在哪里,科学改善让解决办法能够真正落地。

它们这样就搭起了一个动态的体系:规则越硬,问题就越藏不住;问题越早解决,整个生产系统反而就越灵活。这可能就是为啥丰田能几十年一直能进步,工具会过时,可这些原则,却一直管用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