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 7月18日实测:顶着40℃高温,两人满载+空调23℃+胎压2.9,小米YU7 Max在京郊高速狂飙近5小时,最终趴窝里程仅483公里——比官方标称的760公里缩水277公里,达成率低至65.5%,直接打穿小米宣传的“80%-90%真实续航”底线,甚至不如五年前老款特斯拉Model Y
三大致命槽点,用户直呼被忽悠
电量预警“装哑巴”
表显剩余11%才首次提醒,8%到2%全程静默,最后2%突然弹警报时,实际只剩9公里缓冲距离。官方承诺的“冗余续航22公里”缩水超一半,不到自家SU7冗余续航的50%。
能耗数据玩双标
车机显示平均电耗20.2度/百公里,但充电桩数据反推实际电耗高达22.1度/百公里。这意味着用户看到的剩余里程全是“快乐表”,高速掉电堪比开盲盒。
实验室战神,高速变废铁
更讽刺的是,两周前小米刚高调宣布YU7在三大垂媒测试中“夺冠”,雷军更放话“标准版从北京到上海只充一次电”。如今实测数据曝光,Max版连北京到济南(约400公里)都跑不到终点,实验室神话彻底破灭。
订单狂欢背后,信任危机爆发
小米YU7上市时3分钟狂揽20万单,Max版周交付仅860台,按年产能20万算,车主得苦等40多周。一边是股价暴涨12%,一边是用户怒火中烧:“等一年提车,结果等来个高速趴窝王?”
快充救不了根本缺陷
必须承认,YU7得400kW超充确实顶:5%充到70%仅14分钟,37分钟满血复活。但当友商争“续航王者”时,小米却用实验室数据掩盖真实短板。搜狐这一测撕开遮羞布:真正的续航标杆不在空调房,而在用户每天狂奔的高速路上
续航虚标已成电动车行业潜规则,但像YU7这样实验室90%达成率、实测直接打6.5折的实属罕见。建议小米少吹“颠覆行业”,先把表显续航调真实——毕竟用户要的是能开回家的车,不是PPT上的数据战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