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Q6L e-tron与A5L杭州实拍:油电并进的技术细节碎念
7月初,杭州这边热得像个蒸笼,我在一汽奥迪技术周的展厅里晃悠,汗还没擦干净就被那两台新车吸引住了。Q6L e-tron家族和A5L,一台纯电、一台燃油,各自站在舞台中央——气场倒是都挺足。现场人不算少,有本地修理厂的小师傅也混在人群里,他一边啃着冰棍一边嘀咕:“现在车都卷成这样了,咱以后换零件怕是要更小心。”
先说Q6L e-tron家族,这回总算赶上趟儿上市,价格挂出来34.88万起,到39.88万封顶。我顺手摸了一下那个sphere前脸——据说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看着确实比老款圆润些,但线条一点不拖沓。有位女销售偷偷跟我讲,这次女性用户还能拿到15000积分,还有什么管家服务、取送代驾之类,她自己都觉得有点羡慕。
不过纯电嘛,不光看外观。试驾的时候碰巧遇上雨天,那套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倒是真给力。两个激光雷达、十几个摄像头啥都有,小路口自动减速、加塞提醒这些功能用起来还挺顺溜。但老司机老李提醒我一句:“辅助归辅助,可别真当自动驾驶开。”话糙理不糙。
续航方面,听宁德时代工程师私下聊,说107度大电池能跑765公里CLTC(理论值),但他们自己冬天测过,高速再开空调的话掉到600多也正常。这事儿不能全怪厂家,本地桩兼容性反而让我意外省心,新平台800V/400V适配方案解决不少麻烦——之前邻居装壁挂桩时就抱怨插头总对不上,现在基本没啥兼容焦虑。
安全层面,也有点意思。我瞅见介绍牌写着“潜艇级热成型钢”,占比三分之一多,还特意问了维修店小陈。他摆手说:“真撞上的话还是得看实际工艺,不过9层玻璃钢纤维护板护住底盘,这种防护以前可都是豪华品牌才舍得用。”至于4横3纵框架防撞结构,他半信半疑,“听起来牛,其实拆下来谁也舍不得敲。”
A5L这边气氛又不一样了。本来以为20多万的新车不会有什么花活,但轴距拉长77毫米后坐进去明显宽敞,比原来那进口版舒服不少。猎豹仿生学机盖?其实就是线条犀利些,据隔壁4S技师吐槽,说这个造型刚开始钣金不好修,好在后来出厂精度高很多,不容易鼓包。
座椅值得唠叨几句,全系标配云感座椅,加厚泡沫还有60mm腿托调节,上次群友胖子哥试完直呼“终于不用垫靠枕”。按摩模式整出九种花样,我只体验了一会儿,下班堵路时按两下还是挺解乏。不过副驾驶娱乐屏,有朋友觉得太招摇,用惯iPad的人反而嫌切换慢,两极分化蛮严重。
动力部分,第五代EA888发动机+HDI双电机混动系统,让起步变快不少,还能低速纯电溜达几公里。在市区堵车跟停红灯时候感觉最明显,一脚油门踩下去很轻盈。但quattro四驱和可变转向比这些配置,大多数普通司机其实体会不到极限性能,只知道转弯稳、不打滑罢了。有一次夜里暴雨高速回城,我就庆幸四驱靠谱,要是前几年那辆老A4早滑沟里去了。
智能化升级也是卖点,不过身边有人担心电子设备越堆越复杂,以后坏起来难修。“E³ 1.2架构”这个词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把所有屏幕和智驾功能连一起操作方便点。但副驾驶清洁激光雷达自带恒温除雾,有个出租司机亲测冬天霜冻照样灵敏,这细节倒是不常见的小贴心配置之一。
偶尔茶余饭后跟同事闲聊,总结下来大家关心的问题各有不同:有人追求科技新鲜感,就盯着Q6Le-tron那些参数琢磨;有人图空间舒适耐用,就等A5L降价再入手;还有朋友关心得最多的是二手保值率,现在新能源行情乱成麻绳,都想等等看哪款跌得慢一些。据销售透露,今年年底二手市场可能会出现第一批准新e-tron流通,到时候估计要掰扯好久到底划算不划算。
最后随口提一句,小道消息说PPE和PPC平台今后还要继续深化国产化合作,对我们这种平时喜欢折腾改装或者偶尔跑维修店蹭零件的人也许意味着配件渠道更广泛吧。当然喽,该咋养咋养,该去哪补胎去哪补胎,再贵的豪华品牌碰上马路牙子照样扎胎,不信你问楼下保安,每个月都能捡俩螺丝钉回来……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息来源于现场工作人员闲谈及维修圈内经验分享,如需查证请以官方数据为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