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造世界最快的车?追觅跨界造车瞄准超豪华纯电
2025年夏天,追觅的动作有点猛。8月28日,他们在官号发了一篇长文,说第三次跨界——这回不是家电,也不是无人机,而是直接下场造车。
茶馆里老刘听我说起这事,还眯着眼问:“那不就是跟小米学的?”我摇头,追觅第一款车压根没打算去挤大众市场,人家目标定得高——对标布加迪威航,要做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纯电动,而且计划2027年亮相。
话说回来,这活儿真不好干,小鹏何小鹏以前就开玩笑劝人别去造车,“想害谁就让他去干这个”。市场淘汰赛一轮接一轮,价格战还没消停过,现在能留下来的厂子,不是供应链和技术储备顶尖,就是品牌力够硬,否则早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不过追觅似乎早有准备,他们避开了竞争最激烈的大众价位段,把第一枪打向超豪华细分领域。这种路数,有点像村口修表匠老周常说的“先挑没人走的小道儿”,风险不小,但风景可能更好看。
布加迪威航在燃油时代可是个神话,那台W16发动机光听声浪都能让人起鸡皮疙瘩。而现在全球纯电极速纪录刚被仰望U9工程车刷到472.41km/h,追觅想挑战这个高度,可见野心不只是“跑快”,他们还要把智能化做到极致——语音交互不仅能识别指令,还能带情绪、调节声线,就像你跟真人聊天一样,不再是冷冰冰的一句“已为您导航”。
前几天我碰到一个搞传感器研发的小伙子,他透露自己朋友就在追觅汽车团队,说其实2013年他们前身天空工场就写过第一份造车计划书;2021年,小米宣布入局后,他们也悄悄立项组建了200多人团队,当时首款车型还是增程式SUV定位,不过后来路线改成了如今这个高端纯电方案。
和一些传统超跑不同,追觅背后靠的是中国成熟的新能车产业链,这也是他们底气之一。我认识一个宁德时代供货经理,他笑称:“现在国产零部件水平高得很,你给钱,我们什么配方都敢给你调。”三电系统、激光雷达这些核心件,大部分国内厂商都拿得出手,就算是小米这种大厂,也会从外面采购部分关键零件,更别提新玩家了。
而且别忘了,追觅本来就是做高速数字马达、AI算法、机器人传感控制出身,截至今年5月已经拿下3155项全球授权专利,其中不少直接可以用到汽车上,比如多传感器融合、电机控制、人机交互等。我邻居阿海去年买扫地机器人时还夸过一句:“这玩意吸力大又聪明,比我那辆老捷达上的雨刮感应灵敏多啦。”可见技术积累是真的有些门道的。
高端品牌并不好混,以前创维黄宏生搞创维汽车、小牛李一男折腾自游家……结果呢,有些胎死腹中,有些成了“小透明”。所以维修店师傅常挂嘴边一句话:造个壳容易,把里面整明白才难。不过从现阶段看,追觅至少不像临时起意,他们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铺设6000家线下终端,这网络放到卖超豪华智能汽车上,也许真派得上用场。
至于最终会不会量产?不好说。有时候这种项目更像是一张名片,用来证明技术实力和品牌高度。但只要坚持投入,不管最后销量如何,总归会留下点东西,就像贾跃亭当年的FF91,无论争议多少,它确实把一些概念提前拉到了台面上讨论——比如智能座舱与驾驶体验结合的问题,我记得第一次坐那类原型车的时候,中控屏比笔记本还大,一脚急刹下来差点让我脑袋撞屏幕,可见硬件与安全匹配也很关键啊。
昨天傍晚,我楼下修理铺灯亮着,一个技师正蹲地拆变速箱。他抬头冲我喊:“以后咱们街上的活计怕是越来越少喽,全换成那些不用换油、不用修离合的新玩意。”或许吧,如果几年后真看到印着“Dreame”标志的流线型轿跑从胡同口呼啸过去,那画面应该挺奇妙……至少比扫地机器人钻床底热闹多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