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朋友圈被一张照片迅速传播:长城汽车的高层管理人员在群内兴高采烈地庆祝“魏牌”的月销量突破了一万辆。令人惊讶的是,魏牌上次实现月销量过万已是四年前的事情。然而,当仔细查看三家车企的完整销量海报后,这张庆祝图在对比之下显得格外显眼——比亚迪的销量高达38万辆,吉利的销量也有23万辆,闪耀夺目,而长城汽车的11万辆销量数字则被挤在角落,显得孤独而渺小,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成就。
比亚迪在6月份的销量达到了38.26万辆,其中国外市场贡献了8.9万辆。方程豹这款较为冷门的越野车型,销量也超过了18000台,即便是售价高达40多万的腾势D9,也卖出了15000辆。更令人震惊的是,上半年的累计销量高达214.6万辆!平均下来,每天售出1.17万辆汽车,换算下来,每分钟就有8台车被卖出。经销商透露,目前比亚迪的新车一到店内,当天便被抢购一空,展出的车辆也尽数售罄。
吉利这边如同注入了活力,6月份销量飙升至23.6万辆。其中,吉利银河系列脱颖而出,单月销量高达9万辆,同比增长高达202%。这股势头迅猛异常,官方迅速调整全年目标,将原定的271万辆提升至300万辆。温州某家4S店的老板不禁摇头感慨:“我从未见过如此繁忙的景象,银河L6降价至9.98万元后,店门口排队提车的队伍一直延伸到马路边。”
长城在6月交出的11万辆销量成绩单并不算太糟糕——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12.9%。魏牌凭借蓝山和新摩卡两款车型实现了逆袭,同比增长高达247%。然而,从整个行业角度来看,上半年的总销量56万辆,尚不及比亚迪的零头。更令人担忧的是,硬派越野车这一“生命线”正出现松动迹象:曾经加价2万元抢购的坦克300,如今直接降价4万元;原本可填补空缺的皮卡车型,在6月份却意外下跌了17%。
技术上的差异正逐渐转化为市场销售上的巨大差距。比亚迪推出的第五代DM混动车型,其百公里油耗降至2.9升,同时将混合动力车型的入门价格降至7.98万元。有车主经过计算得出结论:“这比乘坐地铁还要经济实惠。”吉利的雷神混动车型更是激进,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价格直接拉低至10万元以下。而长城汽车则因技术限制而被排除在外——其主打的HI4混动车型刚刚开始销售,而竞争对手的产品已经更新换代了两轮。
新能源比例凸显了实际差距。比亚迪6月份售出的38万辆车中,有35万辆属于新能源车型;吉利的新能源汽车比例攀升至52%;而长城的新能源比例刚刚超过30%。在长沙车展上,长城展台前聚集了许多欣赏坦克700的硬朗男士,然而他们转身便前往隔壁的比亚迪展台,订购了秦L。销售员小赵私下透露:“虽然越野车外观看起来很酷,但购买家用车的消费者普遍担心油耗问题。”
全球竞争格局正迅速演变。比亚迪在巴西设立工厂、在泰国开始生产右舵车型,6月份的海外销量接近9万辆,其中有一半是在当地生产的。尽管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海外市场份额高达36%,看似风光无限,但经销商老刘却只能苦笑:"在东南亚的展厅里,长城和比亚迪相隔仅一条马路,他们展示着海豹荣耀版,而我们还在清理去年的库存。"
吉利在出口业务上遭遇了挫折。其上半年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并未提升,反而下降了8个百分点,这一情况遭到了公司高层的公开指责。极氪在荷兰市场表现良好,然而与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设立的海外生产基地相比,二者之间的差距犹如游击队遭遇了正规军。有驻外员工吐槽:"见到比亚迪广告牌比见国旗还勤。 "
价格战加剧了市场的创伤。比亚迪秦L以7.98万元的价格上市,首周订单量便突破了3万,一举夺走了A级车市场三成的消费者。吉利银河L7在降价2万元之后,单月销量激增400%,却让经销商们叫苦连天。与此同时,长城汽车依然沿用旧策略,哈弗H6官方降价2万元,而4S店则私下额外赠送1万元油卡。北京的一位二手车商老马指着仓库说:“去年收购的坦克500,现在即使亏损8万元也难以脱手。”
比亚迪仰望U8在富裕社区中穿梭,吉利极氪001在科技领域声名鹊起之际,长城汽车却依然停留在硬派越野领域。某汽车企业的研究院报告揭示了其中的关键问题:“三大巨头的竞争格局已从销量差异演变为生态位之间的隔阂——比亚迪成为全能的王者,吉利扮演着价格杀手的角色,而长城则被束缚在特定的细分市场中。”
目前最紧迫的挑战在于,比亚迪和吉利的4S店正加紧推进停车场的扩建工程,而长城汽车的部分经销商也在悄然中进行展厅的整合。在天津的一家汽车城内,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一侧悬挂着“比亚迪王朝网”的新标识,而在长城汽车的展厅中,魏牌和坦克的标志却拥挤在同一块广告灯箱上。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作出更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