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汽车厂不全直营?4S店钱多压力大,新势力有新玩法

在不少车主心里,4S店简直是汽车消费的“魔窟”。明明只是想买台车,却常常被各种名目繁多的额外收费绕晕了头。金融服务费,上牌费,所谓的PDI检测费,再加上强制装潢、高额保险搭售,买辆车像是走迷宫,进店时心里精打细算,出门时钱包已经大出血。这还不算,后续保养维修一环接一环,小病大修、配件真假难辨,收费单子密密麻麻,挠头不已。于是问题来了:既然消费者普遍吐槽4S店套路满满,为什么那些汽车品牌厂商,没有直接自己下场,像手机品牌开专卖店一样全线直营?这样不是更省心也更能维护口碑吗?

为啥汽车厂不全直营?4S店钱多压力大,新势力有新玩法-有驾

先别急着吐槽,咱们把话拨到明面上,做生意从来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厂家自己开4S店,说起来挺美好,做起来分分钟“愁白头”。原因其实说穿了,就是一个字——“难”,难得不是一星半点。

首先是钱。现在开一个标准的4S店可不是开个便利店那么随意。地段差了没人去,地段好的地方地价、租金动辄数千万,展厅设计、库存压力、员工队伍,一家店怎么都得砸进去几百万到上亿。如果全国铺个大网,千八百家店少不了。这资金规模,不亚于再造一个汽车厂,搞不好全厂的研发和生产的钱就被套在渠道里了。如果哪天市场不景气,卖不动车,直营店全成了“吞金兽”,分分钟资产变负债,这个窟窿有多少车企能扛?

其次,人手和管理更是一座挡不住的大山。主机厂的强项一直是造车、研发、维护品牌。一旦深入到零售服务环节,每一家门店、每一个技师、销售员都要管理。一家大厂动辄几万员工,要再加三五倍人手,直接升级为管理一个全国性百货零售公司的难度。招聘、培训、薪酬、规范,出点纰漏,品牌形象、服务口碑全得自己扛。

为啥汽车厂不全直营?4S店钱多压力大,新势力有新玩法-有驾

很多人觉得直营好,可以统一标准、提升服务。道理没错,可营业网点越多,越不可能做到家家如一,难度比在厂里严把质量关大太多。有什么疏漏不满直接推到厂家的腿上,微博、短视频一传播,谁家还能安生?现在点炮的重头基本都是经销商,厂家还多一层缓冲呢。

为啥汽车厂不全直营?4S店钱多压力大,新势力有新玩法-有驾

其实,这套4S体系,说白了就是“风险外包”的经典做法。厂家出车,授权加盟,4S店出钱、冲业绩、承担大部分风险,卖得好四处开花,卖不动自认倒霉。这样厂家的压力小很多,专心研发和生产,出事了还能和经销商撇清责任。一有负面舆情,先是销售顾问、4S投资人“扛雷”,总部可以及时补漏也有了缓冲期。说到底,主机厂其实未必舍得把风险都揽身上,长期看更像是一种审慎保守的保险操作。

我们经常诟病的那些糟心套路,比如装潢捆绑卖、服务费乱加价,多半就是这个体系下的“灰色操作”。其实卖车的利润有限,尤其是最近新能源车营销卷得飞起,部分燃油车型甚至以亏损价促销。所以大多数4S店的命根子是售后、维修以及保险返点这几项。不给点甜头,没法吸引老板投资开店。厂家对这些情况一清二楚,只要不是闹得太过分,通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要想体系健康运转,只能保证利益均衡。把4S的生存空间卡死了,渠道松了动,自己家的车就卖不出去。

为啥汽车厂不全直营?4S店钱多压力大,新势力有新玩法-有驾

当然,有人马上会反驳:你看新势力不挺会整直营么?说起直营,不得不提新一代造车势力的玩法。特斯拉、蔚来、理想,开店像开饮品店,搞体验馆,定价明码标价,网上下单,告别了过去“你砍我磨”的套路。为什么他们能做到这个局面?首先新势力起步晚,前期店面少,多布局在核心城市的商场里,房租和运营成本和传统4S那个大手笔没法比。再者订单为主,不囤积大批车辆,库存压力低。车型少、选择精,用户群目标明确。价格统一,少了那么多心眼和阴招,自然让不少年轻消费者直呼痛快。

这样的游戏规则,不仅行业看了眼红,老牌厂商也不得不跟进。不少传统品牌现在在一线城市也开始尝试直营找感觉:自营体验中心,线上预约,线下看车试驾,服务标准更加统一,顺便还能收集用户声音,打造品牌形象。只是规模很难完全取代传统4S体系。毕竟深耕下沉市场、三四线城市,全靠经销商的本地资源、资金投入、关系网络,厂商一时半会难以复制。

为啥汽车厂不全直营?4S店钱多压力大,新势力有新玩法-有驾
为啥汽车厂不全直营?4S店钱多压力大,新势力有新玩法-有驾

即便如此,越来越多主机厂也开始着手“打补丁”:收紧费用标准,强化对经销商的考核,推动服务流程的公开透明。员工乱收费、以次充好等问题,查实了该处理就处理。虽然还有提升空间,但确实比过去强了一些。

为啥汽车厂不全直营?4S店钱多压力大,新势力有新玩法-有驾

整个行业正在发生变化,一边是传统4S依然主力,一边是直营体系正在蚕食,更规范的服务和价格透明,逐渐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各类投诉逐渐暴露行业症结,网上的舆论监督和信息流通让那些见不得光的乱收费越来越难藏身。商家不敢明目张胆坑顾客,厂商也越来越重视口碑,毕竟大家都明白坏事传千里。

归根到底,主机厂直接全省直营,和把风险嫁接给经销商,哪个性价比更高,大家心里都有一本小账。直营体系未尝不可,但要想全线铺开,目前看钱和管理依旧是最大门槛。市场格局之下,更多还是理性权衡、各取所需。

最新的一拨新能源汽车、互联网直销模式,就是行业搅局的那条“鲶鱼”。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变化才有进步。最终谁能留下来,不是厂商一句话说了算。消费者用脚投票,只认货比三家之后谁实在。谁让用户省心省钱,谁就能抢得先机。

不管哪种模式,只要交易公正、收费合理、服务靠谱,就是最大赢家——大家想要的,无非就是买得舒心,修得放心。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