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买一辆好点的新能源车,尤其是那些挂着豪华牌子的,确实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在城里开车上下班,纯电动车用起来真是舒服,又安静又省钱,电门一踩就走,平顺得没话说。
可是一旦遇上节假日,想回趟老家或者来个长途自驾游,心里就开始打鼓了。
看着续航里程往下掉,就得盘算着下一个服务区有没有充电桩,充电桩会不会排长队,这趟出门到底是放松还是添堵,真不好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面上出现了插电式混动汽车。
这种车听起来很完美,有电用电,没电用油。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豪华品牌的插混车,纯电续航里程做得特别短,也就几十公里,基本上刚出城就没电了。
剩下的路程,就变成了一台背着沉重电池组的燃油车,不仅不省油,驾驶感受也打了折扣。
后来又有了增程式电动车,这种车在市区里开确实不错,发动机只负责发电,体验和纯电车一样。
可一旦上了高速,它的短板就暴露出来了,发动机一直高负荷运转给电池充电,能量转换有损失,油耗降不下来,发动机的噪音也比较明显,和豪华车应有的那种从容淡定相去甚远。
更让人不放心的是,不少豪华品牌为了快速推出新能源产品,直接拿原来的燃油车平台来改造,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油改电”,把发动机舱掏空,硬塞进电池和电机。
这样的车,在结构安全和空间布局上总让人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面对这些实实在在的用车难题,消费者自然会想,难道就没有一种车,能把纯电的优点和燃油车的便利结合得更好一点吗?
市场上有这样的呼声,车企自然也会去努力。
来自北欧的沃尔沃,就针对这些问题,下功夫研发了一套名为SMA超级混动架构的技术平台,并且计划基于这个平台推出一款全新的XC70。
他们宣称,这套系统的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人们在用车过程中的各种纠结和烦恼。
那么,这个SMA超混架构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它直接瞄准了续航这个最大的痛点。
它给出的方案非常直接,就是把纯电续航里程大幅度提高,做到了超过200公里。
这个数字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意味着什么呢?
举个例子,假如你每天上下班通勤的总路程是40公里,那么充满一次电,就足够你连续使用五个工作日。
在这一周里,你开的完全就是一台纯电动车,享受着安静平顺的驾驶体验,用车成本也极低。
到了周末想去周边城市转转,200公里的纯电续航也基本够用。
这样一来,日常通勤和短途出游的需求,就都能用纯电模式来满足了。
至于长途出行,这套系统加上油箱后的综合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200公里。
这意味着,你从北京出发,可以一口气开到上海,中途甚至都不需要进服务区加油或者充电。
过去那种长途前要仔细规划沿途充电站,还要担心充电桩是否能用的焦虑感,就基本不存在了。
这正应了沃尔沃一位技术负责人说的那句话:“超级混动的本质,是让技术来适应人,而不是让人去适应技术。”你不需要再为了车子的性能短板而改变自己的出行计划,而是车子用它的技术能力,来满足你随时想走就走的需求。
解决了续航,我们再来看看动力和油耗。
传统增程式混动车在高速上之所以不够省油,是因为它的动力路径比较单一,发动机只负责发电,再由电机驱动车辆,这个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
沃尔沃的SMA架构则多了一个选择,它配备了一台3档混动专用变速箱。
当车速超过20公里/小时,进入比较平稳的行驶状态时,系统可以让发动机绕过发电环节,直接把动力输出到车轮上。
这就好比传递一件东西,以前需要经过一个中间人转手,现在可以直接递到对方手里,效率自然更高。
据说通过这种方式,高速行驶时的油耗可以降低15%到20%,这对于经常跑长途的人来说,能实实在在地省下不少油钱。
省油的同时,动力性能也一点不弱。
当你需要急加速或者超车,只要深踩油门,系统就会立刻进入一种“四擎模式”。
这时候,发动机、P1发电电机、P2驱动电机和P4后轴电机这四个动力单元会同时发力,共同驱动车辆,综合功率能达到423千瓦,百公里加速只需要5秒左右,能带来非常强劲的加速体验。
当然,对于沃尔沃这个品牌来说,安全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
前面提到的“油改电”车型,一个潜在风险就是会挤占原有的安全防护空间。
而SMA架构是一个从零开始研发的原生混动平台,在设计之初就把安全考虑得非常周全。
比如它的电机布局,采用了P1、P2、P4的方案,其中P2电机被集成在了变速箱内部,而不是像一些其他方案那样独立外置。
根据沃尔沃工程师的介绍,这种设计能节省出大约30%的纵向空间。
这些节省出来的空间,就变成了车头部分更长的碰撞缓冲区,意味着在发生正面碰撞时,能有更多的距离来吸收和分散冲击力,更好地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电池包的防护更是下足了功夫,外部使用了强度极高的硼钢材料作为护甲,内部还有蜂窝铝结构来增强稳定性。
在一次公开的80公里/小时高速追尾碰撞测试中,这个电池包的变形量还不到3厘米,其安全标准远超国家规定。
除了这些看得到的安全设计,沃尔沃还在很多普通用户察觉不到的地方,坚持着自己严苛的标准。
比如电磁辐射问题,虽然目前科学界对其健康影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沃尔沃的工程师们本着为用户健康负责的态度,主动将车内的辐射控制频宽标准扩展到了320MHz,比245MHz的国际标准要严格得多。
再比如车辆的防腐蚀测试,他们会模拟北方极寒地区冬季融雪剂对车辆底盘的腐蚀环境,测试的周期比国际标准更长,要求也更严苛。
这种“过度”的投入,体现的是一个豪华品牌对品质和用户责任的执着。
最后,在乘坐舒适性方面,电动化时代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由于没有了发动机的噪音,电机在高转速下产生的那种细微的高频啸叫声就变得格外明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沃尔沃的工程师们甚至动用了一种名为“齿面波纹方向控制”的独创技术。
他们通过复杂的数学算法,对齿轮表面微米级别的纹路进行分析和优化,调整加工时的震动频率,从根源上消除产生噪音的可能。
这种在微观层面下的精密功夫,最终换来的是如图书馆般静谧的车内环境,让驾驶和乘坐的舒适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