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10 EM-P工信部现身,中高端混动新王者驾到

**390kW、755N·m、全系四驱、标配激光雷达,还用上英伟达Thor芯片——这真是20万级别的车?**当我在工信部最新一批新车申报目录里看到领克10 EM-P的参数时,第一反应是怀疑自己看错了。毕竟这些数字,以往只出现在百万级超跑或仰望U7这类“技术天花板”车型上。可它偏偏定位中大型插电混动轿车,预计售价却落在20-30万元区间。这意味着什么?一款把高端智能驾驶配置“打下来”的混动轿车,真的要来了。

一眼入魂的设计,不只是为了好看

领克10 EM-P一亮相,我就被它的姿态吸引住了。5050mm车长、1966mm车宽、1487mm车高,轴距3005mm——这尺寸放在中大型轿车里也算得上“大块头”。但你不会觉得它笨重,反而有种贴地飞行的低趴感。秘诀在哪?破晓之光日行灯+隐藏式水切设计,让视觉重心下移,再加上主动升降隐藏式尾翼,风阻系数直接压到同级领先水平。

我曾试驾过几款主打运动的轿车,高速过弯时总感觉车尾“飘”。而领克10 EM-P这套空气动力学设计,不是摆设。官方虽未公布具体风阻值,但从主动尾翼的介入逻辑来看,它在120km/h以上会自动升起,提供下压力,提升高速稳定性。这种细节,只有真正跑过高速的人才懂它的价值。

更贴心的是,用户还能选装前裙、侧裙、小尾翼甚至双色车身。这不是简单的“加钱选配”,而是让每位车主都能定制出属于自己的风格。毕竟,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个性的延伸。

动力系统:1.5T混动也能“拳打超跑”?

“1.5T”三个字听起来平平无奇,但配上DHT Evo混动电驱和全系四驱,画风突变。系统综合最大功率390kW,扭矩755N·m——这已经超过了保时捷Panamera 4S的水平。 别忘了,这是一台插电混动家轿,不是赛道机器。

我曾在封闭场地试驾过一款性能相近的电动车,一脚电门下去,推背感强烈到让人想抓扶手。但那种“瞬间爆发”也容易让乘客不适。而领克10 EM-P的混动系统调校更“聪明”:低速用电,安静平顺;中高速油电协同,动力绵密不突兀;急加速时发动机介入干脆利落,没有传统混动常见的“迟疑感”。

它提供245/50 R19和255/40 R21两种轮胎规格。我建议日常通勤选前者,舒适性和耐磨性更好;如果追求操控,R21的大脚能提供更强抓地力,尤其在雨天或山路弯道中,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配合宽胎,安全感拉满。

智能驾驶:700TOPS算力,激光雷达全系标配

这才是最让我惊讶的部分。领克10 EM-P是全球首款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的轿车,算力高达700TOPS。 什么概念?目前主流L2级辅助驾驶芯片算力多在100TOPS左右,它直接翻了7倍。这意味着它不仅能处理更多传感器数据,还能支持更复杂的AI算法,比如预测前车变道意图、识别施工区域临时路障等。

领克10 EM-P工信部现身,中高端混动新王者驾到-有驾

更狠的是——全系标配激光雷达。 目前市面上,激光雷达仍是高端车型的“选装包”,动辄上万元。而领克直接把它变成“标配”,相当于把30万级车型的智能安全门槛抬高了一大截。

我曾采访过一位激光雷达工程师,他告诉我:“毫米波雷达看不清静态物体,摄像头怕强光和雨雾,而激光雷达能在200米外识别一个篮球大小的障碍物,且不受光照影响。” 这意味着在夜间、雨雪天或隧道出口等复杂场景下,系统的三维感知能力更强,反应更可靠。

配合“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H7方案”,它理论上具备城市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能力。虽然目前法规尚未完全放开,但硬件已“一步到位”。未来OTA升级,就能解锁更多功能。这叫“技术预埋”,为用户省下后期升级成本。

安全与操控:CMA Evo架构的底气

领克10 EM-P基于CMA Evo原生新能源架构打造。这个平台我熟悉——沃尔沃、极星都在用,安全性是刻在骨子里的。虽然具体碰撞测试数据暂无,但从结构设计看,它采用高强度钢+铝合金混合车身,电池包有蜂窝铝防护,三电系统通过了IP68防水防尘认证。

在冬测视频中,它爬坡、过弯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冰雪路面连续变线,车身姿态稳定,转向精准。这背后是CMA Evo平台的低重心设计+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悬架+全系四驱的功劳。四驱不只是为了加速快,更是为了雨雪天不打滑、弯道不推头。

一位试驾过的媒体同行告诉我:“它不像传统家轿那么‘软’,但也不会硬到硌人,属于‘韧’的风格。” 这种调校,既照顾了家庭出行的舒适性,又保留了驾驶乐趣。

对比竞品:谁才是真正的“性价比之王”?

我们拿几款典型车型对比:

比亚迪汉DM-i:销量王者,主打舒适省油,但动力(约200kW)和智能驾驶(无激光雷达)相对保守。

领克10 EM-P工信部现身,中高端混动新王者驾到-有驾

特斯拉Model 3:操控出色,FSD能力强,但内饰简陋,悬架偏硬,适合极客,不适合全家出行。

仰望U7:性能怪兽,但售价超60万,属于“梦想之车”。

而领克10 EM-P呢?390kW动力、755N·m扭矩、全系四驱、激光雷达标配、Thor芯片加持——这些配置加起来,在其他品牌至少要50万以上。 它却瞄准20-30万市场,相当于用“B级车的价格,买了一台越级体验的C级车”。

这不禁让我思考:当高端配置开始“技术下沉”,消费者还会为品牌溢价买单吗?

未来展望:混动车的下半场,拼的是“综合体验”

2025年,混动车型预计占市场近50%。用户不再只关心“油耗”,而是要性能、智能、舒适、安全全都要。 领克10 EM-P的出现,恰恰回应了这一趋势。

它不是单纯的“省油车”,也不是“堆料机器”,而是把混动技术、智能驾驶、操控质感融合得比较均衡的代表。它的意义,不在于打败谁,而在于重新定义“中高端混动轿车”的价值标准。

当然,也有待验证的点:比如Thor芯片的实际表现、城市NOA的落地进度、长期使用的可靠性等。这些,都需要真实车主反馈来验证。

老铁们,聊聊你们的看法?

如果你预算25万左右,想要一台兼顾家用和驾驶乐趣的轿车,你会选一台配置拉满但品牌相对年轻的领克10 EM-P,还是一台成熟稳重但科技感稍弱的传统车型?

领克10 EM-P工信部现身,中高端混动新王者驾到-有驾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我会认真看每一条留言,也乐意分享更多试驾见闻。比如,那条让领克10 EM-P一战成名的冬测爬坡视频,背后其实有个小故事——下次有机会,我再跟大家唠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