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轿车销量榜一出来啊,汽车圈瞬间热闹起来,就跟年终分奖金似的,有人欢喜有人愁。大家盯着数据表上的那些数字,感觉就是有人站在领奖台上,有人趴地上哭。那问题来了,这数字的背后到底说明啥?为什么今年这个数据看着都有点平淡?是不是整个大环境变了?谁在偷着乐,谁又在焦虑?
说到这,没人会想到,最大的赢家居然是大众。你要是问路边一个哥们儿,“现在大家买啥轿车啊?”大概率他得说:“帕萨特、速腾、朗逸,这不都是街上随处可见的吗?”这就对了。榜单前十名,大众直接占了三个名额,明面上这就是占山为王的架势。你看帕萨特卖出去将近一万九千台,速腾刚刚过万九,朗逸高达两万四。朗逸、速腾卖得都这么好,想等它们降价?说真的也没戏,主流车型人家确实不缺买家。
再看看今年的样子,车企都过得不容易。你以为比亚迪会一骑绝尘,结果呢,比亚迪自己都把目标从550万台砍到了460万台。这意思其实很直接,跟去年比没啥增长。榜单前十里,比亚迪只有两款车,根本没曾经那种“比亚迪之夜”的热闹劲儿。一个海鸥,一个秦plus dm-i,销售数据也都被后来居上的吉利星愿给压住了。以前都说新能源势头猛啊,比亚迪要颠覆一切,截至现在,新能源这条路也并不是一路坦途。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大众还能这么稳?它到底靠的是什么?你说技术领先?老实讲现在新能源车都内卷到飞起来了,大众并没有什么太让人惊艳的黑科技。那是不是价廉物美?其实主流车型价格已经透明,很难有啥不一样。归根结底,还是品牌信任和用户习惯决定了大众的底盘厚度。大伙儿买车,不见得非要追最尖端的技术,很多人觉得舒适、安全、毛病少,比什么配置新潮都靠谱。大众就是靠着这种“稳定可靠”、“售后方便”、“毛病少”三板斧,打遍天下无敌手。这属于中国式的朴素价值观:别花里胡哨,省心最重要。
新能源汽车的挑战也很明显。比如比亚迪、吉利这两年一直在冲销量,用各种降价、补贴、推新款,结果发现别人家有的它也有,大家都卷的差不多。用户最后还是回归最本质的需求:油耗低、省事儿、修车方便。所以吉利星愿这么火,和价格直接挂钩。六万块买个空间不小、配置不赖的电动车,买菜接娃都能用,这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点。
说到今年榜单最大的黑马,那就是星愿。一个月卖了46057台,真的让人刮目相看。以前大家只知道吉利有博越、帝豪啥的,这下好了,星愿直接杀出一条血路。便宜、实用,还能开一阵不用修,比什么高科技电池有用多了。那就得问一句,家用轿车到底价值在哪里?是真拼动力配置,还是拼实用?我觉得中国消费者一半都在意实际体验,另一半就是看性价比。试问哪个品牌像吉利这样敢于定低价还不偷工减料?你有技术没错,但价格不亲民,终究会被现实教做人。
榜单里还有一个让人意外的名字——小米SU7。大家都说雷军要造车,结果刷了几个月的网络流量也没能撑住销量。八月卖了19848台,比之前少了不少,据说是产能让给了新车型。这里就能看出,网红品牌只能一时热闹,能不能持续还得看供应链、售后以及用户复购。这也是为什么大众这样的老品牌能站得稳,互联网模式冲一把可以,但靠流量过日子不现实。
还有让人更惊讶的事——特斯拉的销量也在下滑。Model 3只卖了17739台,所以特斯拉赶紧又出来搞促销,优惠一波接一波。世道变了,大家都开始看成本和体验,单纯靠一个电动标签已经不那么好使了。特斯拉曾经高高在上,现在市场讲实话已经没有当年那么神秘了。消费者正在变精明,谁能把车搞得好开、售后方便,价格不虚高,谁才有赢面。
榜单里出现的还有日系车,轩逸。日产要是没了轩逸,可能直接退出中国市场都说不定。三万五千台的销量稳稳排前三,日系老将依靠便宜、省油、口碑好,还是能混得风生水起。但你去翻一翻其实,整体日系增长乏力,新一代年轻人并没有那么忠诚于老品牌。
榜单第二名,五菱宏光mini EV,国补完后不到三万块。城市代步堪称神器,你家门口买个烧饼的钱,用来加一次电完全可以。小车虽然便宜,但同样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主流消费市场正在被“刚需”所主导。不是功能最全的车卖得最好,是价格最合适的车跑得最快。五菱宏光就是靠这个优点,霸榜无数年,成为真正的国民车。
总结一下今年八月的轿车榜单,我觉得买车的人其实也很纠结。你说买新能源吧,担心电池寿命、二手残值;买合资汽油车吧,担心被时代淘汰;买国产吧,又怕质量没保障。可最终大家还是会考虑安全、售后、稳定、价格这些最直接的东西。你说大众为什么能稳居榜单,核心还是大多数人不愿意“出新”。便宜不一定最好,贵的不一定靠谱,中国消费者的“中庸”让大众这类品牌无往不利。
再往深里问一句,这轿车榜的变化能不能反映未来几年汽车市场的风向?我认为变化不会太快。新能源汽车想要全面逆袭,至少还要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技术升级和市场教育。中国消费者有自己的选择逻辑,你再怎么火爆一时,还是要解决实际需求。大多数人的买车观念,不是追潮流那种追星,而是认真过日子的那种性价比。只有把产品真正做到实用、可靠、划算,谁都能是赢家。
其实汽车行业也是一个现实和理想不断碰撞的圈子。车企想的是创新和市场扩展,消费者想的是日常生活和踏实省心。榜单说白了就是这一年甚至这个月大家用脚投票的结果。你以为谁能称王,别人看的是口碑和维修便利,你以为什么车能爆款,别人想的是买菜方便省油。榜单上的赢家,不见得未来还是赢家,追赶者有可能突然爆发,长期来看,还是要看谁能稳扎稳打。
从今年八月的榜单看,大众依然稳居主流,新能源尚需努力,用户逐层细化,各有各的路。你想买什么车,心理多半已经有了答案,你想看哪个品牌突围,实际上还是看谁能踏实做产品,一步一个脚印。总的来说,这场销量争夺战,跑得快的重要,但跑得稳更关键。大众能赢,是因为它懂中国人的需求,也理解市场的底层逻辑。等风来,不如自己起跑。人生选车,也是一样的道理。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