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消息在科技圈和汽车圈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那就是以生产高端吸尘器和扫地机器人闻名的追觅科技,正式宣布要下场造车了。
这个消息本身已经足够让人惊讶,但更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是,他们一上来就放出了一个极其响亮的目标:要造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并且直接将首款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这种世界顶级的超豪华跑车。
一个做智能家电的企业,突然要跨界去挑战汽车工业金字塔最顶尖的存在,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着边际?
很多人心里都在犯嘀咕,这究竟是一次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还是一场博人眼球的资本炒作?
要理解追觅的这个决定,我们得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十二年前。
在2013年,中国的马路上还很少能见到挂着绿色牌照的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的保有量占比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大多数人对电动车的概念还停留在“老头乐”的阶段,相关的扶持政策也远没有今天这么普及。
就是在那样一个行业黎明前的混沌时期,追觅的创始团队就已经悄悄地写下了他们的第一份造车计划书。
当然,那个时候的他们,无论是资金实力、技术储备,还是整个市场的成熟度,都不足以支撑他们去实现这个宏大的梦想。
造车,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个遥远的理想。
十二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汽车市场早已换了人间。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逼近百分之五十,这意味着每卖出两台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车。
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自主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而在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核心技术领域,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然而,市场的极度繁荣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主流价格区间的市场已经杀成了一片“红海”,价格战此起彼伏,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的新势力车企也接连陷入困境。
在很多人看来,留给新入场者的机会窗口正在快速关闭。
可就在这个节点上,已经成为全球清洁家电领域佼佼者的追觅,带着十二年前的初心,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造车大军之中。
那么,追觅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他们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在这样一个高手林立的牌桌上分得一杯羹?
关键就在于他们的切入策略,一种非常聪明且差异化的打法。
我们不妨把汽车市场想象成一个金字塔,绝大多数车企都在金字塔的中下部,为了十几万到三十几万的市场份额拼得你死我活。
而追觅选择的,是直接从金字塔的塔尖开始。
他们要做的,是填补超豪华纯电汽车这个细分市场的空白。
这个策略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它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开竞争最惨烈的价格战红海,不用去跟别人拼成本、拼规模。
其次,通过打造顶级技术和性能的产品,可以直接树立起一个高端、领先的品牌形象,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品牌建设路径,远比从低端市场慢慢向上突破要容易得多。
这种策略的可行性,源于当前市场的一个特殊窗口期。
传统的超豪华品牌,比如法拉利、兰博基尼,虽然品牌历史悠久,但在电动化转型上普遍动作缓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而现有的一些新能源品牌,大多是从大众化市场起步,品牌形象已经基本固化,想要向上冲击超豪华领域,用户心智的转变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这就给了追觅一个绝佳的切入时机。
对于造车这种长周期产业来说,入局的早晚是相对的。
早有早的好处,但晚也有晚的优势,那就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直接享受到行业成熟发展的红利。
特别是现在,中国已经建立起了全世界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追觅完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整合最顶级的资源为己所用,这让他们的起点比早期的探索者们高出了不少。
当然,光有战略还不够,还得有实实在在的技术实力来支撑。
追觅敢于对标布加迪,最核心的底气就来自于他们在高速数字马达领域长达十余年的深厚积累。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吸尘器的核心部件就是马达,它的转速和效率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性能。
过去,这项技术一直被戴森等国际巨头垄断。
而追觅从创立之初,就选择了硬磕这项底层技术。
他们不仅成功研发出了转速高达10万转/分钟的高速马达,还不断自我超越,目前已经将马达转速突破到了18万转/分钟,并且储备了20万转/分钟的技术,在这一领域已经稳居全球领先地位。
这项技术对于造车来说,意义非同凡响。
因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同样是电机,车辆的加速性能、最高速度等关键指标,都与电机性能直接相关。
追觅将他们在小家电领域积累的顶尖电机技术,应用到汽车上,这是一种天然的技术降维打击。
这就像一个顶级的F1发动机工程师,去设计一台民用车发动机,技术上是完全贯通的。
除了电机,追觅在泛机器人领域,比如AI算法、传感器控制等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些技术同样可以高效地复用到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系统中。
可以说,造车是追觅过去十几年技术积累的一次集中爆发。
更值得一提的是,追觅并非一个只懂技术的“理工男”,他们在全球化市场运营和高端品牌建设方面,已经有了非常成功的经验。
追觅的产品目前已经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超过6000家线下门店。
特别是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追觅的扫地机器人等产品,常常以比肩甚至超越戴森的定价,却能做到市场占有率第一。
这充分证明了追觅已经成功在全球高消费人群中建立起了高端、可信赖的品牌形象。
这部分用户群体与超豪华汽车的目标客户高度重合,为追觅未来汽车产品的全球推广,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和品牌认知基础,大大降低了从零开始塑造一个豪华品牌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
总而言之,追觅造车看似是一次大胆的冒险,但背后却有着清晰的战略逻辑和坚实的能力支撑。
他们选择从金字塔尖切入,巧妙地避开了竞争最激烈的红海市场;他们以引以为傲的高速电机技术为核心,实现了关键技术的无缝迁移;他们依托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自身成熟的全球高端渠道,为项目的落地提供了双重保障。
这无疑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造车的复杂程度远非家电可比,对资金、管理、供应链整合能力都是一场极限考验。
但追觅展现出的决心和勇气,以及他们选择的这条独特路径,让我们有理由期待,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一个真正属于中国的世界级超豪华汽车品牌,将就此诞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