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从销量冠军到深陷债务泥潭,低价营销为何成“自毁式”操作?

曾经的辉煌如今成了过眼云烟,哪吒汽车似乎正在打着一场注定亏本的算盘,堪称“新能源版的悲情大戏”。以低价强势吸粉的营销策略在短期内造就了它的辉煌,却也使得这家企业深陷账面亏损的泥淖,甚至面临了被法律追讨的生存危机。让人不由得感叹一句“便宜真能没好货吗?”

哪吒汽车从销量冠军到深陷债务泥潭,低价营销为何成“自毁式”操作?-有驾

哪吒汽车的跌跌撞撞的命运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早已埋下伏笔。在2022年的销售巅峰时期,以15.2万辆的销量称霸新势力榜首,可千万别被这表面的光鲜迷惑。数据显示,哪吒汽车平均每卖出一辆车,就亏损超过8万元,三年累计亏损更是超过了183亿元。卖得越多,亏得越惨,这样的商业逻辑,搁谁身上都得捏一把汗。然而,哪吒汽车愣是把这种“以量换口碑”的路子走到极致,现在看来,不仅没有换来品牌信任,还换来了一个大小债务纠纷,执行金额更是攀升至2591万元。亲爱的吃瓜群众,你们还敢“入手”一家如此窟窿满满的车企吗?

别急,这可不只是一个企业自嗨引发的故事,对普通消费者的影响实际上才刚刚开始。买车的时候,大家关注的是车好不好开,跑不跑得快,大屏够不够炫。但是你听过开不上也修不起的智能车吗?这就是当车企的资金链断裂后,可能埋下的“惊喜”。比如哪吒汽车的车主们已经在社交平台上嚷嚷着,车载系统失灵,蓝牙钥匙罢工,导航变成了摆设。更糟糕的是,万一真的遇到问题,车子坏了没法开上修理厂,光是等配件修复,可能得跟修理店老板多喝几轮茶、唠几场嗑了。

哪吒汽车从销量冠军到深陷债务泥潭,低价营销为何成“自毁式”操作?-有驾

还得说说保修,这本该是明明白白的承诺,可在企业进入经济绞刑架的时候,所谓的“终身质保”“X年保修”也许只能成为一纸空文。想象一下,你的车明明还在保修期,你寄希望于免费维修,可结果告诉你保修不再有效,所有的维修费用都得自己掏——这不是一家汽车厂,而是赤裸裸“收智商税”。

品牌信任的崩塌才是这场悲剧最可怕的蝴蝶效应。二手车市场早已在瑟瑟发抖,担心哪吒会在汽车圈消失得无影无踪。品牌的不确定性,让本来还能卖个五六万的旧车,转眼变成了留在车库的“大件废品”。连因为吝啬被人吐槽的小李都自叹不如,说“亏得我是犹豫一阵没买,否则我得哭。”

哪吒汽车从销量冠军到深陷债务泥潭,低价营销为何成“自毁式”操作?-有驾

这些还不是最糟的,你以为交了订金就稳了吗?可事实是已经有经销商站出来喊话,说他们掏了大笔全款购车费用,车还没见着。这道惨状似乎印证了“钱付了,车没了”的故事。到时候别说提车了吧,连退订金都要磨穿嘴皮,甚至还得组成维权队伍,追加一波微博热搜话题。

如果你是已经上路的哪吒车主,那更得小心维权大旗举不举得起了。随着车企继续深陷债务泥潭,据传哪吒APP曾经有过断网问题,导致蓝牙钥匙失效,车辆的远程操控功能直接罢工。你说这车还能不能算“智能”?一个关不上的大门什么时候会被打开,就是谜语人设的未解之谜。

哪吒汽车从销量冠军到深陷债务泥潭,低价营销为何成“自毁式”操作?-有驾

当然,大数据时代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数据安全。不禁让人揣测,当这家车企里外风声鹤唳,管理者还能专注于保护我们的用户数据吗?是把数据卖了换钱,还是任由“数据贼搞”?车主们能安心睡个好觉吗?

从哪吒汽车引发的风波来说,智能汽车的选择要更加慎重。不光是看价格诱人,也要看看这个品牌背后的技术孵化能力、财务健康,甚至是售后服务网络的密集程度。一家车企的长久健康运营,往往比一时的营销噱头更为关键。

哪吒汽车从销量冠军到深陷债务泥潭,低价营销为何成“自毁式”操作?-有驾

说到底,谁都不希望自己花了大几万的车,到最后成了废铁摆设。这场新能源赛道里的冒险教训告诉了每一个消费者低价固然诱人,但万一买到了“坑里”,你还能退吗?未来的停车场,会不会变成“废车场”?与其打这样的心理牌,不如擦亮双眼,为未来留一条后路。你的汽车,不只是日常代步工具,更可能成为你追梦路上的保障,但你愿意冒险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