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仪用于测定发动机油在低温下的泵送极限温度,是评估油品低温流动性的关键设备。操作时需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测试准确性、设备安全及人员防护:
一、操作前准备注意事项
设备状态检查
确认电源连接正常(电压、频率符合设备要求),接地可靠,避免漏电风险。
检查制冷系统(如压缩机、制冷剂管路)是否完好,无泄漏、结霜异常等情况;若使用液氮 / 干冰等低温介质,需确认储存容器密封良好,存量充足。
校准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若涉及)及搅拌 / 循环系统,确保计量精度符合标准(如 ASTM D3829、GB/T 15822 等)。
清洁样品池、管路及接触部件,避免残留旧油或杂质污染新样品。
样品准备要求
样品需符合取样规范,避免水分、颗粒杂质混入(可通过过滤预处理);若样品有气泡,需提前静置或温和加热除气,防止气泡影响流动性能测定。
样品量需满足设备要求,过多或过少均会导致测试偏差。
环境条件控制
实验室温度需稳定(建议 15-30℃),避免剧烈波动影响设备制冷 / 控温精度。
避免设备附近有强气流、振动或电磁干扰,防止测试过程中温度或压力信号失真。
二、操作过程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标准步骤
按测试标准(如 ASTM D3829)规定的速率降温(通常 0.5℃/min),不可擅自加快或减慢,否则会改变油品低温结晶 / 凝固行为。
确保样品循环 / 泵送系统(如齿轮泵、管路)运行正常,流量稳定,避免因机械故障导致流动阻力异常。
低温防护安全
接触制冷部件(如低温浴、样品池)时必须佩戴耐低温手套,防止冻伤;若使用液氮,需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且在通风良好环境操作(防止氮气窒息)。
若设备采用制冷剂(如氟利昂类),需检查管路密封性,防止泄漏导致环境污染或人员中毒。
实时监控与记录
测试过程中密切观察温度、压力(或流量)变化,若出现异常波动(如温度骤升、压力突增),需立即停机排查,防止设备损坏或样品报废。
准确记录关键节点数据(如开始泵送温度、边界温度),避免人为读数误差。
三、操作后注意事项
设备清洁与复位
测试结束后,及时清理样品池及管路,可用溶剂(如煤油、正庚烷)冲洗残留油品,避免长期残留导致部件堵塞或腐蚀。
关闭设备时需按顺序操作:先停止制冷系统,待温度回升至室温后关闭循环泵,最后切断总电源,防止低温损坏部件。
样品与废液处理
废弃样品及清洗废液需按危废处理规定收集,不可随意倾倒。
数据整理与设备维护
及时整理测试数据,与标准样品对比验证,确保结果有效性。
定期(如每月)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制冷系统压力、补充制冷剂;润滑运动部件(如泵轴);校准传感器精度,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四、异常情况处理
若制冷系统失效(如温度无法降至设定值),需停机检查压缩机、制冷剂泄漏或温控器故障,排除后再使用。
若泵送系统卡滞,需立即停止运行,拆解清理异物,检查泵体磨损情况,避免强行启动导致机械损坏。
遵循以上注意事项可有效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设备使用寿命及操作安全性,同时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