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被指责为“中看不中用”的花瓶,这种说法在一些网络评论中屡见不鲜。一些人支持这一观点,认为它确实点中了新能源汽车的痛点,而另一些人则觉得这种说法过于片面,犹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6月19日,权威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君迪发布了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可靠性研究的调查结果。该报告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的长期使用体验,其中揭示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备受称道的智能座舱存在不少槽点。显然,君迪的研究结果犹如一盆冷水,为当前热火朝天的新能源市场带来反思。如何在追求创新与保障实用之间取得平衡,对车企提升竞争力和赢得用户信任至关重要。
君迪的研究还披露了汽车行业某些领域的隐患,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的长期可靠性问题数量达到244个PP100(每100辆车的问题数量)。这一数据高于新能源车的新车质量调查和传统燃油车的长期可靠性。这意味着大多数车主在长期使用中可能会遇到多种问题,网友所说的“中看不中用”或许并非空穴来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问题的抱怨率不仅高于新车使用初期,也超过了传统燃油车长期使用后的水平。这显示出,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新能源汽车的问题频频暴露。特别是信息娱乐系统、座椅舒适性和车身外观成为问题集中爆发的领域。此外,在使用时间长后,车辆故障导致的问题增长幅度超过了使用不便的问题,这揭示了消费者对智能化功能的期望与产品实际表现的差距。
此外,一些网友也提出意见,指责某些车企偏向于表面创新,忽略了基本的用户体验。这反映在信息娱乐系统被车主广泛抱怨的三大问题上:屏幕反应迟钝、语音识别不准确,以及音响效果不佳。这些问题开始于提车初期,却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剧,显示出消费者对其稳定性的不满。
此外,还有座椅和驾驶体验方面的问题,长期抱怨显著增加。数据显示,相较新车阶段,长期使用中的座椅舒适性和驾驶操控问题分别增加了8.4%和7.1%。这预示着,有些车企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外部科技,而忽略了乘坐舒适性和驾控平顺性。
回到君迪的研究结果,车企应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当前反映的问题是由于车机与手机的用户体验差距造成的,但随着车机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崔东树建议主机厂和供应商密切合作,直面这些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君迪中国区的负责人杨涛认为,车企需要在重视科技配置的同时,回归产品质量以赢得长期信任。针对不同的新能源车企,君迪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传统自主品牌应加强用户反馈,优化设计细节,国际品牌需要提升信息娱乐系统的稳定性,自主新势力品牌需确保产品品质持续稳定,而新造车势力则需改善座椅舒适性和驾驶体验。
总之,君迪的调研敲响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质量警钟。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下,找到创新与耐用之间的平衡,将是车企必须面对的挑战。长期可靠性正在成为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只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青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