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车性价比高却卖不动,看看他们平时怎么干的,原因让人意外!

说起韩系车,很多朋友心里可能都犯嘀咕。

记得十来年前,马路上跑的现代和起亚,那可是相当时髦的存在。

设计上挺洋气,价格也实在,很多人买第一辆车的时候,都会把它们列入考虑范围。

韩系车性价比高却卖不动,看看他们平时怎么干的,原因让人意外!-有驾

那时候,韩系车凭借着所谓的“性价比”,在国内市场混得风生水起,一年卖掉一百七八十万辆,那都是家常便饭。

可是现在呢?

你再看看周围,想找一辆挂着现代或者起亚标志的新车,似乎都得特意留心一下。

4S店里的冷清和销量榜上的数字,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事实:那个属于韩系车的黄金时代,好像真的过去了。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韩系车性价比高却卖不动,看看他们平时怎么干的,原因让人意外!-有驾

是咱们的口味变了,还是韩系车自己出了问题?

这事儿咱们得好好掰扯掰呈,把这背后的来龙去脉看个清楚。

首先,咱们得面对一个最现实的问题,那就是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对于现代起亚这样的全球性汽车大集团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张大棋盘,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是上面的棋子。

过去,中国市场这颗棋子分量极重,是它们利润和销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但现在,这颗棋子的分量,在它们心里的天平上,已经大大减轻了。

韩系车性价比高却卖不动,看看他们平时怎么干的,原因让人意外!-有驾

咱们不妨看一组最直接的数据,根据公开的销售报告,2023年,现代起亚集团在美国市场,一年就卖出去了超过165万辆汽车,创下了历史新高。

而在咱们中国市场,两大品牌加起来的总销量,也就是三十万辆出头。

这么一对比,账就算得明明白白了:一个美国市场的体量,差不多是五六个中国市场加起来那么大。

如果你是这个集团的决策者,手里有最新的技术、最好的资源,你会优先投放到哪个市场去?

答案几乎是不用思考的。

商业的本质就是追逐利润,哪里能赚到更多的钱,哪里就是战略重心。

韩系车性价比高却卖不动,看看他们平时怎么干的,原因让人意外!-有驾

所以,我们能明显感觉到,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变得越来越不积极,新车型的引进速度慢了,宣传声量也小了,这背后其实就是一种战略性的收缩和放弃。

它们不是不努力,而是在它们看来,在中国市场花大力气去努力,已经不太划算了。

这种战略上的不重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产品本身上。

咱们中国消费者现在是越来越懂车,也越来越挑剔了。

大家买车,已经不只是看外观、看价格那么简单,更看重技术、配置和体验。

而韩系车在这一点上,给人的感觉就是诚意不足,甚至有点“区别对待”的味道。

韩系车性价比高却卖不动,看看他们平时怎么干的,原因让人意外!-有驾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拿现在最火的智能化配置来说。

咱们的国产品牌,现在十几万的车,给你配上超大的中控屏幕、流畅的智能车机系统、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那都是基本操作。

可你再去看同价位的很多韩系车,车机系统可能还停留在好几年前的水平,反应迟钝,功能单一,至于高级别的辅助驾驶,那更是得到顶配车型上才有可能见到,而且价格往往没什么竞争力。

再比如,汽车最核心的动力总成,同样一款全球车型,在北美市场可能用的是技术更先进、燃油效率更高的8AT变速箱,可到了国内,就悄悄换成了技术相对老旧的6AT或者CVT变速箱。

厂家可能会解释说这是为了“成熟可靠”,但咱们消费者心里都有一杆秤,这种看得见的“减配”,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它传递出的信息是:他们认为中国消费者不懂,或者说,不配用上他们最好的东西。

韩系车性价比高却卖不动,看看他们平时怎么干的,原因让人意外!-有驾

一次两次可能大家没注意,但时间长了,这种被轻视的感觉积累起来,自然就会用脚投票,选择那些更有诚意、更懂我们的品牌。

当然,韩系车的衰落,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外部因素,那就是我们自己国产品牌的强势崛起。

这十年,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十年。

以前我们提到国产车,可能想到的还是模仿、廉价、质量一般。

但现在完全不同了,像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领跑,吉利、长安、长城在燃油车和混动技术上的突破,还有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在智能化和用户服务上的创新,都让“中国制造”的汽车,有了和任何合资品牌掰手腕的底气。

我们的国产品牌,在设计上请来了国际大师,变得越来越好看;在技术上,有了自己的核心三电系统和智能驾驶方案;在配置上,更是毫不吝啬,把能给的都给了消费者。

韩系车性价比高却卖不动,看看他们平时怎么干的,原因让人意外!-有驾

最关键的是,它们土生土长,最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

他们知道我们喜欢大空间,就使劲把车做大;知道我们看重智能体验,就把车机系统做得像手机一样流畅好用;知道我们关心安全,就在用料和主被动安全配置上堆得足足的。

当一款国产车,在设计、技术、配置、空间各方面都全面超越同价位的韩系车,甚至价格还更便宜的时候,韩系车原本赖以生存的“性价比”优势,也就瞬间土崩瓦解了。

市场竞争就是这么残酷,你不进步,别人在飞速进步,那你被淘汰就是必然的结果。

消费者用真金白银做出的选择,是对产品力最公正的评判。

我们不再需要一个仅仅是“价格便宜”的选项,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真正好的、懂我们的产品。

而在这个新的需求面前,我们的国产品牌,显然交出了一份更令人满意的答卷。

所以说,韩系车在中国的困境,一方面是它们自己战略失误和产品上的傲慢所致,另一方面,也是被我们日益强大的中国汽车工业,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自然而然地替代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