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给爱车“续命”,现在谁还没事儿往油箱里咕嘟点“燃油宝”或者“三元催化器清洗剂”?感觉就像给老伙计扎一针“营养快线”,指望它劲儿更足,吐出来的气儿也更干净。但最近消费日报那篇报道,给这股子“朋克养生”风,当头浇了盆冰碴儿:广州仆旅科技那款“三元催化器清洗剂”,卖得那叫一个红火,可这热销的背后,似乎藏着点儿“幺蛾子”。
你说这年头,谁还没被电商平台上那些“断货王”、“口碑爆棚”给拿捏过?巫女士就是个现成的例子。瞅着大V站台,脑门一热,就入了仆旅旗舰店那款“三元催化器清洗剂”,结果,好嘛,用完直接趴窝了。更让人没辙的是,送去一验,呦呵,这玩意儿,甲醇含量直逼天花板,99.96%!这不等于往油箱里兑假酒吗?
现在问题来了,这“三元催化器清洗剂”真有这么灵?宣传里,又是拔积碳,又是延年益寿的,可检测报告一出,那些个“CNAS背书,除碳率高达98.2%”的鬼话,全成了空气。仆旅祭出的那份检验报告,检测项目还跟巫女士送检的南辕北辙,这不是玩障眼法吗?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这“三元催化器清洗剂”,还老想着往“燃油宝”身上贴金。在某宝、某东上搜“燃油宝”,十有八九能撞见仆旅的清洗剂夹杂其中。这俩活宝,上场顺序和工作原理压根儿不是一码事,搅和在一块儿,轻则白搭功夫,重则伤筋动骨。仆旅这招,到底是马大哈犯了糊涂,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依我看,这事儿背后,恐怕不仅仅是仆旅一家在唱独角戏。汽车养护这潭水,深不见底。
一方面,标准这玩意儿,有点跑偏。上面有国标,下面有企标,可有些小作坊,注册资本抠抠搜搜,规模更是寒碜,就耍小聪明,故意绕开国标,炮制一套低配版的企业标准。为啥?监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呗。这样一来,既能省下一笔开销,又能在宣传上天花乱坠,把牛皮吹上天。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这些玩意儿,了解得还不够透彻。很多人都是头一回摸“燃油宝”和“三元催化器清洗剂”,对它们的成分、功效一知半解,很容易就被商家那些花言巧语给蛊惑了。
北方工业大学那位张翔教授说了,像“闪点”、“模拟进气阀沉积物质量”这些硬指标,对“燃油宝”这类产品来说,至关重要。“闪点”低,说明这玩意儿一点就着,有安全隐患;“模拟进气阀沉积物质量”超标,说明有效成分沉淀太多,容易把机器给堵死。巫女士那份检测报告明明白白写着,这“三元催化器清洗剂”的闪点温度低于40℃,说它是“液态易燃性危险废物”,一点也不冤枉它。
可仆旅是怎么说的呢?宣传里还敢腆着脸说“产品本身并不可燃烧”。这不是指鹿为马吗?
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企查查上明晃晃地写着,仆旅这家公司,早在2018年就因为“广告违法行为”挨过罚。看来,这“忽悠”的基因,是祖传的。
区区一个“闪点”不合格,就足以让人警醒了。这不仅仅是产品质量的问题,更是对消费者安全赤裸裸的漠视。当我们习惯性地把矛头指向“黑心商家”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监管是不是有点力不从心?
当然,咱们消费者也得长点心眼。买东西的时候,别光盯着销量和好评,多瞅瞅差评,多做做功课。一旦发现猫腻,别手软,拿起法律的武器,让那些昧良心的商家付出代价。
这“三元催化器清洗剂”事件,就像一面照妖镜,映照出了汽车养护市场的乱象丛生,也映照出了消费者维权的艰难。但愿这事儿,能敲醒那些装睡的人,好好整顿一下这个乌烟瘴气的市场,别让“养生”变成“谋财害命”。
还记得巫女士那句有点无奈的话吗?“就当花钱买个教训了”。但要是同样的教训,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那可就不是一句“教训”能敷衍过去的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