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的出租车司机老王最近几个月过得提心吊胆。去年8月,他花了大价钱买了一辆启辰D60新能源出租车,本以为能靠这辆"省油"的车多赚点钱,没想到这车却成了他的噩梦。
高速行驶中突然断电,生死一瞬间
6月25日晚上9点多,老王载着乘客行驶在南二环快速路上,车速保持在80公里/小时左右。突然,仪表盘上的故障灯全部亮起,紧接着整辆车就像被拔掉了电源插头一样——方向盘变得死沉,刹车踏板硬得像块石头,油门彻底没了反应。
"当时我和乘客都吓傻了,"老王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80公里的速度啊,要是后面有大货车追尾,后果不堪设想。"
这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今年3月,这辆车就曾在行驶中突然断电,把老王撂在了半路。当时他以为是偶发故障,叫了救援就没太在意。没想到6月25日又来了这么一出,更离谱的是,就在售后人员教他换了块电池后,同样的故障第三次找上门来。
换电模式暗藏风险,责任划分成难题
老王的车是换电车型,这意味着他不用像其他新能源车主那样花几小时充电,只需几分钟就能在换电站更换电池。听起来很方便对吧?但问题就出在这里。
目前呼和浩特能为启辰D60提供换电服务的都是第三方运营商,和汽车厂商没有任何关系。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局面:车出了问题,4S店说是电池的锅;去找换电站,对方又迟迟不给明确答复。
"我现在就像个皮球被踢来踢去,"老王无奈地说,"8个月出了三次同样的问题,我开车时手心都是汗,总担心什么时候又会被撂在路上。"
售后检测陷入罗生门
事发后,老王把车送到了广汽埃安的售后服务中心。售后经理表示需要先检测才能确定是车的问题还是电池的问题。
"检测需要时间,这个我们理解,"老王说,"但我靠开车养家糊口啊,一天不跑车就少一天收入。"
售后经理建议先排查电池问题,他们可以帮忙联系换电站。但对于老王提出的换车或赔偿要求,售后表示必须等检测结果出来,确定责任主体后才能协商解决方案。
新能源车的"甜蜜陷阱"
老王的遭遇折射出当下新能源车,特别是换电车型的一些通病。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时只看到了"省油钱""换电快"这些表面优势,却忽略了潜在风险。
想想看,你花十几万买辆车,结果开起来提心吊胆,这钱花得值吗?更糟的是,一旦出了问题,厂商和电池运营商互相推诿,最后吃亏的还是车主。
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就像早期的智能手机市场,品牌五花八门,技术参差不齐。有些厂家为了抢占市场,把还不成熟的技术匆忙推向市场,让消费者当了小白鼠。
买车前必须搞清楚的五个问题
电池谁负责?如果是换电车型,一定要问清楚电池的产权归属和质保条款。别等到出了问题才发现自己买的车和电池是"两张皮"。
售后网络完善吗?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要确认当地有没有品牌授权的维修点。否则一个小故障可能就得把车拖到几百公里外去修。
真实续航是多少?别轻信厂家宣传的"理论续航",多看看真实车主的反馈。冬天打对折是常态,别到时候骂娘。
保值率如何?新能源车贬值快是出了名的,如果你打算开三五年就换车,可能油车更划算。
保险费用多少?有些新能源车的保费比同价位油车高出一大截,这笔账也得算清楚。
维权路上的辛酸
老王现在的要求很简单:要么换辆靠谱的车,要么赔偿他两万块钱损失。但就是这么简单的要求,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
"我现在看见这车就心里发毛,"老王说,"但不开它我又能开什么?全部积蓄都砸在这辆车上了。"
这种无力感很多车主都深有体会。买辆车对普通家庭来说是笔大支出,出了问题维权却像在闯关打怪,耗时间耗精力,最后还不一定能讨回公道。
行业乱象何时休
新能源车是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只顾跑马圈地,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换电模式本是个好创意,但电池标准不统一、责任划分模糊这些问题不解决,再好经也会被念歪。消费者不是小白鼠,不能总为不成熟的技术买单。
给准车主的忠告
如果你正在考虑买新能源车,特别是营运车辆,一定要擦亮眼睛:
优先选择市场保有量大的成熟车型,别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尽量选择充电车型,避开换电模式的责任纠纷
一定要试驾,感受下真实驾驶体验。
多和真实车主交流,了解长期使用中的痛点。
签合同前逐条阅读售后条款,别被销售忽悠。
老王的遭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新能源车确实是大势所趋,但在行业规范完善之前,消费者还得多留个心眼。毕竟,买车是为了让生活更方便,而不是给自己找罪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