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决心把车损险取消了,不想再被收割,买的是中国平安的三者和交强。其实花得不多,但保障恰到好处,自己开车更安心些。
我开了十几年车,这次真是下了点狠心。你说,像我家那辆几万块的家用车,车损险其实毫无必要。几百块一年,出了点事赔了点,小事而已。可是保险公司一旦赔了,接下来几年的保费都会涨个不停。你知道的,理赔流程也是真麻烦。去年我就有过那么一次经验。
那天因为路上堵车,前面车刹车没预兆,紧急刹车,我后座车撞了前车。刚开始还觉得不算大事,结果一查账单,修车花了三千多。定损那天,先是报警,然后等警察来现场做责任划分。后来保险公司也派人来定损,耗了我大半天时间,把事搞得像个大型工程。
最终修车那会,还没有配件,等了至少一周。前前后后折腾了十几天。期间我坐公交、打车来回,至少花了上百块——自己计算了一下,如果路边找个普通修理厂, reparir整车只要二三百,不用搞那么复杂流程。你说,这样麻烦是不是太浪费时间和精力?可能有些朋友会觉得:修个车是小事,花点钱算啥。但我就不喜欢这种麻烦不断的感觉。
(这段先按下不表)
于是我想,车辆除了方便代步,就是一个交通工具。车子不可能十全十美,瑕疵啥的,小不忍则乱大谋。非要追求完美,那可能会变成车子的奴隶——总是在修修补补,心里压力大得很。其实好好开车,谨慎点,平时注意点路况,出事几率当然会更低。
三者险不能不买。责任险嘛,一定要有。虽然说碰瓷事件少之又少,但如果真的出事,造成他人严重伤害,那赔偿帮助就大了。咱们不是恐吓,但万一出了事情,不一定能提前预料到。像我所在的津南,口袋里这份200万的责任额度,基本够用了。說不定你问:这个额度足够么?其实没细想过,可能因地而异,如果是豪车满地,300万可能更保险点。
不过说实话,套餐里还包含个驾乘无忧险,这个我觉得有点鸡肋。不到500块钱,差不多就是座位险的升级版,但我就觉得太贵。销售那边跟我说,捆绑的不能取消,我就打趣说:那我换个保险公司。然后他笑笑,说:请示领导。果然还是答应了。我反正也觉得,普通人最关心的还是省钱。毕竟,咱们日子都不宽裕…
(这里可以小跑题一下: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一辆车的到手成本,不只是买价?包括保险、养车成本、油费,还有不时出现的维修成本。一个普通家用车,百公里油耗8L,按每升7元算,也差不多每百公里要花56元。你试试,一年跑个两三万,好点的都得快一千多油费,加上保养、保险、税费,真是逐日上涨的数字。当然我有个粗略估算,可能偏保守,也不算全部,但你合计一下,养车成本绝对让不少人心疼。)
我刚才翻了下自己的手机相册,看到那次事故时的刹车痕迹,少得可怜的划痕。实际上,这点破损自己花二三百块修就OK了。还有个细节,修车厂的人告诉我,车损险每年七八百块,一出了事,赔付完以后,保险公司的调价就像坐火箭。每次过了理赔,下一年保费就要高一级。不信你试试。
(这段稍作收回:或许我对车损险的偏见有点偏激,不是说它毫无用处。如果你平时就很注意安全,避免恶意碰瓷,出险几率本身就低,那么多交几百块,真心不划算。)
啦,话题又跑远了。
我觉得,现代人用车,更像是买个安心的工具。激烈的城市交通,乱七八糟的停车环境,哪天突然点个火,或者随手一刮,就是个小事故。你说,这还能让人坦然自若吗?我觉得,除了把车开得稳点,还得靠自己注意,装了心安的保险,只是个保险箱。你说,保险公司那些套路,听多了觉得心累,但真出个事,不保险怎么办?不考虑,倒是挺容易的。
最实在的还是自己提高安全意识。比如我每天上下班,提前规划路线,避免堵车;多看些路况信息,细心驾驶。而且,朋友开车的结论很实在:越平时小心,事故率就越低。我也只能点头。
知道自己能控制的还挺有限。毕竟,天有不测风云,有时候一只蚂蚁都能引发连锁反应。是不是有点宿命?也不全然。只是,面对未知,不能太过给自己压力。
(不过我真想问: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特别鸡肋的强制附加险?比如我那个座位险,觉得真是多此一举?)
我还在琢磨,要不要把车损险啥的重新考虑一下——或许,实在出点事,心里就会明白,预防比补救重要多了。也许我会试试,下一次保单增加点额度,或者找个更划算的办法。
谁都不想成为被收割的那一伙,所以我干脆把计划撕了,走平民路线:买点实用的,放平心态。你觉得呢?
这份心态,难不难培养?还是说,经历多了,才知道心里其实早有答案。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