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在台湾,这故事,啧啧啧,真是让人唏嘘不已。想当年,本田摩托可是台湾市场的扛把子,风光无限,谁见了不得尊称一声“大哥”?可如今呢,市场份额只剩1.5%,简直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故事还得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1961年,本田和台湾三阳摩托联手,生产50cc和150cc的摩托车,那生意做得,叫一个红火!没过两年,轲光述成立了光阳摩托,也搭上了本田这条“大船”,开始给本田代工零部件,后来干脆连整车都代工了。得益于质量可靠,口碑爆棚,本田摩托在80、90年代的台湾市场,那可是占了将近一半的份额!这风头,想想都让人眼红。
本田万万没想到:在台湾!被徒弟反杀到1.5%?当年大哥变小弟!
可这“蜜月期”并没有持续太久。1992年,光阳推出了自己的品牌KYMCO,开始单打独斗。你猜怎么着?人家凭借着跟本田合作期间积累的技术,摩托车销量一路飙升!这就好比徒弟学成出师,反过来挑战师傅,你说气人不气人?2003年,本田总算是回过味来了,赶紧终止合作,自己单干。可惜啊,晚了!这时的光阳、三阳早已今非昔比,翅膀硬了,开始蚕食本田的市场。到了2024年,三阳的市场份额高达40.9%,光阳也占了26.7%,而本田呢?只剩可怜的1.5%!你说说,这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就让人纳闷了:同样是合作,本田在大陆和五羊、新大洲合作,人家也没像三阳、光阳这样“反咬一口”啊!是不是本田吸取了台湾的教训,留了一手?这其中的弯弯绕绕,还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本田万万没想到:在台湾!被徒弟反杀到1.5%?当年大哥变小弟!
本田万万没想到:在台湾!被徒弟反杀到1.5%?当年大哥变小弟!
有人说,本田这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也有人说,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但不管怎么说,本田在台湾的遭遇都给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合作共赢固然重要,但也要保护好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市场地位,否则,下一个“本田”可能就是你!
想想看,如果当初本田没有那么“大方”,在技术转让上更谨慎一些,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如果本田更早地意识到潜在的竞争风险,积极布局自主品牌,会不会避免今天的尴尬局面?唉,商场如战场,稍有不慎,满盘皆输啊!
那么,你觉得本田在台湾的失败,究竟是谁的责任呢?是本田的战略失误,还是三阳、光阳的“背叛”?又或者,这仅仅是市场竞争的残酷现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