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开辆BBA回村能轰动整条街,现在停在小区地库都可能被当成“豪华网约车”。
2025年一季度,宝马、奔驰、奥迪在中国市场集体上演“跳水大赛”,总销量同比暴跌12%,宝马更是以17.2%的跌幅领跌。这组数字像一记重锤,砸碎了“德系豪车永远香”的滤镜。
价格战打成“七伤拳”
要说BBA有多慌,看看去年那波操作就懂了。宝马i3直接腰斩到17万,奔驰EQE甩卖价比燃油版还便宜,奥迪A4L落地价跌破20万大关。有4S店销售吐槽:“以前卖辆3系能提成5000,现在卖辆i3只赚500。”可降价换来的不是销量回暖,而是把品牌调性砸得稀碎——当“豪华”二字开始论斤卖,消费者反而更不敢买了。
更打脸的是,问界M9均价50万还能月销过万。小米SU7上市首月订单破10万,直接对标宝马5系。有车主直言:“现在花30万买国产新能源车,配置能碾压50万的BBA,开出去还有面子,何必当冤大头?”
消费观念“大换血”
BBA跌得最惨的,不是被新能源车抢走市场,而是被中国消费者“祛魅”了。十年前,开奔驰E级的是老板,开宝马5系的是金领,奥迪A6L更是官车代名词。可现在呢?满大街跑着BBA,网约车司机都开上了曾经的“行政座驾”。
某二手车商感慨:“2018年收辆5系能加价3万出手,现在放半年都卖不掉。”当BBA从“身份象征”变成“街车”,中产们开始追求新标签:有人买问界M9体验“华为全家桶”,有人选蔚来ET7享受换电服务,连理想L9的车主都自称“移动的家”。
德系豪车“中年危机”
BBA的困境,本质是豪华车定义权的转移。以前买豪车看车标,现在年轻人查芯片算力、比智驾水平、算补能成本。
更致命的是,BBA在电动化转型上慢半拍。宝马i系列被嘲“油改电”,奥迪e-tron存在感稀薄。反观国产新能源,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空气悬架都成了标配。
留给BBA的时间不多了
当然,BBA手里还有底牌:宝马的操控基因、奔驰的豪华质感、奥迪的科技感,这些不是靠堆配置就能复制的。但问题在于,当00后成为购车主力,他们愿意为“情怀”买单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