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拒换电池事件,揭开新能源车“终身质保”的真相

比亚迪拒换电池事件,揭开新能源车“终身质保”的真相-有驾

刷到个挺热闹的维权新闻,比亚迪宋 PLUS EV 的车主刘女士,说车子电池坏了想免费换,结果被 4S 店拒了,一开始评论区里吵得挺凶,不少人都帮着刘女士说话,说比亚迪这是 “店大欺客”,承诺的「三电终身质保」成了空话,结果没过几天反转就来了,这事背后还真不是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

先把事捋清楚,刘女士是 2021 年 6 月买的宋 PLUS EV,今年车子故障灯亮了,去检测说是电池包得换,要花六七万,她就想着走「三电终身质保」免费换,结果 4S 店说不行,得自费。

她不服气,找了媒体投诉,媒体一开始也跟着帮着问,直到后来刘女士才说,这车在 2021 年 8 月,也就是买车才两个月的时候,就转成运营车跑滴滴了,到现在四年多,按一年跑 8 万公里算,都跑了 32 万公里了……

懂的都懂,运营车和家用车的差别可太大了,家用车一年顶多跑两三万公里,运营车没日没夜地跑,电池的损耗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比亚迪的「三电终身质保」本来就有明确条件,得是首任车主、车辆是非运营性质,还得在比亚迪 App 上认证,这三条少一条都不行,刘女士既转了运营,又跑超了里程,按规则确实没法免费换,最后只能自己去外面换,还说外面换能便宜点。

比亚迪拒换电池事件,揭开新能源车“终身质保”的真相-有驾

这事一出来,绵最先想到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很多人对新能源车「终身质保」的误解,真的太深了。

不少人买新能源车的时候,一听到 “终身质保” 这四个字就觉得踏实了,好像车子不管出啥问题,一辈子都能免费修、免费换,根本不仔细看后面的细则,等真出了问题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限制,这时候就容易觉得车企 “坑人”,其实很多时候是自己没搞清楚规则。

举个栗子,身边有个朋友去年买了辆新能源车,也是冲着「三电终身质保」去的,后来他觉得车子动力不够,自己找改装店加了电池组,结果没过多久电池出问题,找 4S 店索赔,人家说私拆改装不在质保范围里,他才傻眼,说当初买车的时候没注意看这条。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认知误区,觉得 “终身质保” 是万能的,忽略了那些关键的限制条件。

比亚迪拒换电池事件,揭开新能源车“终身质保”的真相-有驾

再说说「三电终身质保」里的 “非运营” 条款,为啥车企都要加这条?

其实不难理解,电池是新能源车最核心的部件,成本也最高,一般能占到整车成本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一块电池好几万,要是运营车也能享受终身质保车企根本扛不住。

运营车一天跑十几个小时,一年跑十万公里都很常见,电池衰减速度比家用车快太多,跑个三五年可能就得换,要是都免费换,车企早就亏得底朝天了,最后反而会导致质保政策缩水,损害的还是普通家用车主的利益。

而且不止比亚迪,其他品牌的新能源车质保政策也差不多,比如特斯拉的「电池质保」,也是分家用和运营,家用车是 8 年或 16 万公里,运营车就变成 8 年或 40 万公里,而且衰减到一定程度才给保;

小鹏的「三电质保」也要求是非运营车辆,首任车主,要是转了运营,质保期限也会缩短。

所以这不是比亚迪一家的做法,是整个新能源车行业的普遍规则,毕竟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得平衡成本和服务,才能把质保政策长期做下去。

比亚迪拒换电池事件,揭开新能源车“终身质保”的真相-有驾

不过话说回来,消费者有误解,车企也有责任。

很多时候车企宣传的时候,把 “终身质保” 说得特别响亮,放在海报最显眼的位置,但是那些限制条件却用小字写在角落里,或者销售介绍的时候一笔带过,没跟消费者说清楚。

就像刘女士这个事,说不定当时销售就没详细讲 “非运营” 这条,或者她自己没注意听,结果后来出了问题才知道有这么个限制,这就容易产生矛盾。

绵觉得,车企既然把「终身质保」当卖点,就应该把条款讲得明明白白,比如在宣传材料上用醒目的字体标注限制条件,销售在介绍的时候主动跟消费者逐条解释,甚至让消费者签字确认已经了解所有条款,这样能减少很多后续的扯皮。

毕竟诚信才是长久之道,要是为了卖车故意隐瞒条款,最后只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再说说另一个跟质保相关的事,之前还看到有个车主,买了比亚迪的车刚过质保期几天,小电瓶就亏电了,没法启动,4S 店说要自费换,车主觉得特别委屈,说 “刚过质保就坏,这不就是故意的吗”。

其实这种情况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都挺常见的,质保期是明确的时间或里程,到点就结束,不是说车企故意卡时间,毕竟零件的寿命本来就有不确定性,可能刚好在质保期结束后坏了。

不过这种时候,车企要是能有一点灵活性,比如给个折扣,或者帮忙协调一下,消费者的感受会好很多,当然这只是绵的个人想法,不是说车企必须这么做。

回到比亚迪的「三电终身质保」本身,其实从行业角度看,这个政策已经算比较良心的了。

据了解,比亚迪现在有近 1400 万车主,大部分合规的家用车主,在三电系统出问题的时候,都能享受到免费维修或更换的服务,网上也有很多车主分享自己的经历,比如电池衰减到一定程度,4S 店免费换了新电池,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

不能因为刘女士这一个违规的案例,就否定整个质保政策的价值。

而且新能源车行业这些年一直在进步,质保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早期的时候,很多品牌的三电质保只有 3 年或 6 万公里,后来慢慢延长到 8 年或 15 万公里,现在不少品牌都推出了「终身质保」,虽然有条件,但也比以前好太多了。

甚至有些品牌开始放宽限制,比如允许车主转让一次质保,或者对非运营转运营的车辆有一定的过渡期质保,这些都是行业进步的体现。

绵还想跟大家说,买新能源车的时候,除了看「终身质保」,更要关注电池的品质和车企的服务能力。

比如比亚迪自己就是做电池出身的,电池技术和生产经验都比较丰富,售后网点也多,就算出了问题,维修起来也方便。

要是选了一个小品牌,就算承诺了「终身质保」,说不定过几年品牌都没了,质保也就成了空话。

另外,大家在用车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护电池,比如不要经常把电用到见底才充,也不要长时间满电存放,尽量在 20%-80% 的电量区间充电,这样能延长电池寿命,减少出问题的概率。

毕竟质保是 “兜底” 的,自己爱惜车子才是最根本的。

最后,绵想总结一下,比亚迪拒换电池这个事,其实揭开了新能源车「终身质保」的真相 : 它不是 “无条件的终身保障”,而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一份双向约定。

消费者要遵守条款,不违规用车、不私拆改装;

企业要透明宣传,严格落实政策,不推诿责任。

只有双方都守规矩,「终身质保」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既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也让企业能持续提供服务。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