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庆买车必看,燃油车最高降52%,几款车型逆势涨价原因在于精准定位和产品力带来的差异化竞争

2025年国庆一到,燃油车市场就像被点燃了似的。你看那些最新的数据,降价的幅度有多狠?比如捷豹XEL,最高降价达52%。我也是今天在朋友圈看到的,姐夫刚买的几个月车,价格就直线下坡,亏得心疼。合资车像奔驰A级、GLA,差不多也是腰斩了,价格砍到10万级,真有点让人瞠目结舌。甚至轩逸,常年畅销榜前几名的,入门价都压到五六万,简直是拼了命的以价换量。不少4S店销售笑着说:以前还能卖个15万的雅阁,现在一个不足12万就能提。要是你正打算国庆出手,基本上也就是看车——付款的节奏了。

我开始琢磨,这么低的价,真正能赚到钱的车企是谁?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之前我翻过的内部资料。车企的利润很大程度上依靠高端和豪华车。你说捷豹XEL降52%,但能亏到家,当然是因为它们希望拉新客户,打破豪华车的高高在上印象。豪华品牌在市场上的血拼,某种程度减缓了大部分传统品牌的压力。对比来看,同样的行情,同级别合资车的降幅也在10-20%之间。

2025国庆买车必看,燃油车最高降52%,几款车型逆势涨价原因在于精准定位和产品力带来的差异化竞争-有驾

但你想,好像豪华车降的这么狠,补贴和利润空间都在不断压缩,未来还能撑多久?我自己其实挺迷的。比如沃尔沃S90的降幅,达到了34%,这个价,仿佛高端中型车变成了家用紧凑型。我还记得我朋友大刚,他的车辆维修费不算贵,但修个这个车,配件要进口,价格就很折腾。说一千道一万,豪华和高端燃油车降价,除了吸引想要入门的消费者,难道也是车企自己遮羞的手段?我倒觉得未必。他们可能是真想把库存清掉。

当然啦,不光是豪华车,入门级的车也降得厉害。像朗逸,降了37%,让利4.5万。你知道,那车其实成本不高,但能卖到十几万,利润还是可观的。只问题来了。去年我看新闻统计,2023年国内燃油车销量在1429万辆左右,比2022年还跌了5%。2024年甚至不到1300万辆。而到了2025年上半年,销量还不到900万,年比年都在下降。可奇怪的是,某些车型还逆势涨了。

像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吉利的星越L销量在2024年比前年多了50%多,到了21万辆左右。奇瑞瑞虎8今年也高歌猛进,几乎翻了一倍多,销量19万辆。你会说,他们是不是运气好?除了运气之外,更重要的是精准定位。这两车都强调性价比,配备新颖,配置拉满,又比合资的同级产品便宜3-5万。这就像买菜,白菜和青椒价格差不多,但你会不会为了多点营养多花点钱?这就是留意点,满足想要多点配置,又想价格低点的需求。

还有丰田锋兰达,销量去年达20万辆,好像平稳增长一样。大家都知道丰田的品牌信任感,是最低油耗+高保值的代表。它的1.8L混动,油耗低到5.3L/100km,还能跑长途,省心又划算。你略带怀疑地问:这车现在是不是变得太万能?可能吧,但我猜,这种车型未来还会持续火。这让我想到,很多人其实不用太担心燃油车会彻底灭亡。它们可能会变成利基市场。

2025国庆买车必看,燃油车最高降52%,几款车型逆势涨价原因在于精准定位和产品力带来的差异化竞争-有驾

那我又好奇,为什么燃油车价格能这样拼命地往下降?原因其实也不复杂。一方面,成本控制变得困难。你说,配个发动机、变速箱,材料价格要涨,但为了保销量,价格就得松绑。另一方面,政策压力也让车企不得不降。我有个朋友卖车,他说:今年充电桩多了,车子配套方便多了,但新能源补贴少了,反倒燃油车变得更值钱了。这也算是个反转?但我其实更在意,消费者为什么还是热衷于新能源?这部分我也挺琢磨不透。

实际上,差距还是很明显:用车成本,智能化水平,政策优惠。你看,纯电车平均每公里油费只有0.6元左右(充电费),而燃油车,即使保持8元一升,年行驶1.5万公里,也得花9600元油钱。而电车的电费可能一年才1350元左右。再加上保养,燃油车每年要多花一两千。这差异还挺悬浮的。

还有智能化部分,别看燃油车还在用中低端的车机,很多高端纯电的标配都包括大屏、语音交互、OTA升级。即使是基础款,和家里的手机连上用,顺畅程度都不同。我经常和朋友开玩笑:买燃油车,好像还得带个安卓手表,才能顺畅操作。你觉得呢?我知道有点夸张,但这个差距是真实存在的。

2025国庆买车必看,燃油车最高降52%,几款车型逆势涨价原因在于精准定位和产品力带来的差异化竞争-有驾

未来五年,车市的格局一定会变。就算燃油车不会灭绝,它们也会像过去的老猫一样,逐渐蜗居在一些细分领域,比如平价、小型、商用用途。合资品牌可能会逐步失去话语权,像日系的一些品牌,市场份额被自主品牌缩减了好几成。从整体趋势看,燃油车更像是精品化。不是追求走量,而是走高端,比如一些省油的混动或高性能版本,未来可能会成为转型的方向。

但我一直在想,消费者到底怎么选择?我有个疑问,大家现在还是真的看重省钱多点,还是体验提升更重要?这两年网购和电商的变化,也让我觉得——其实很多事不用太较真。不如说,未来的市场就是多元化吧。

对了,你还记得我提到的货车、越野车可能不会完全被取代吗?这块我没仔细空想过,可能技术限制或者需求特殊,燃油车的火力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你是不是也觉得,很多需求都在寻找最佳工具?毕竟,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生活的伴侣。

话说回来,谁知道6个月后价格还会不会更跳水?又或者,写这个文章时,某款车型突然逆转上涨了?这个不确定,但我相信,带着市场观察在路上,总是能找到蛛丝马迹。你觉得呢?

2025国庆买车必看,燃油车最高降52%,几款车型逆势涨价原因在于精准定位和产品力带来的差异化竞争-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