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高速服务区,尤其是在假期高峰,排队充电的问题成了不少车主的心头事。我自己也碰到过类似情况,昨天下午还在湖北高速出站口遇到一排排的电车,旁边一位修理工说:充个电得等俩小时,有时候还不止,真烦。他还笑着说,早知道这样,干嘛不提前充呢?这让我觉得,充电排队,是个现实硬伤。
你问我,充电排队的措施到底有没有用?我觉得,不能一刀切。刚开始推叫号方案,我也持保留态度——觉得这是不是让车主觉得麻烦多了?实际观察后发现,这事儿还是有点用的。
比如湖南一些服务区,工作人员会现场发排队号码牌,叫号后,车主耐心等候,不像以前那样自己乱插队,冲得人一身焦虑。你说,这样的出发点是好,但我也觉得,人工叫号能不能做到公平、及时,还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人反映,叫号系统乱套、漏号,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我理了一下,主要的优势有几个:一,是减少冲突,不像之前,随便插队就能占到便宜,恶劣点就有人打架。二,是增加透明度,大家都知道自己排在第几,心里也会踏实一些。三,是避免重复充电高峰时段的无限等待,尤其是对几乎每次都要排队的车主烦不胜烦。
但有个问题也挺难解决的。比如:在假期,如果全都实行叫号,难免会有人抱怨怎么又轮不上我,毕竟人都着急走,有时一等,就是两个小时。现在我觉得,服务区出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缓解公共冲突,可用性还得结合实际车流量、充电桩数。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一些高峰服务区,充电桩布局明显不足。这个问题一方面和供应链有关(就像我们买手机,组装线少,产能有限),另一方面跟研发也有关——充电技术还在不断突破,比如快充、换电。可惜,快充再快,充个电也得个十几分钟,真不如满油箱快。
说到油跟电的对比,自然油车便捷很多,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大概每百公里7-8元,而电车的油费——其实是电费——怎么算都低点(体感,可能5-6元),但充电时间却是个硬伤。如果能解决充电便利问题,电车就会真的更有吸引力。
很多车主都没想过,这充电排队是不是也算是新车族的苦难。我朋友前几天说,他觉得叫号充电比抢充枪体面多了。话说,摩托车还是打牌一样,抢快充枪片刻之间已成常事……大概是我们太惯快、太在意省油了。
也节假日高速公路上,能快速充完电然后继续跑,也是节省时间的办法。不像之前,有次在鄂北服务区,看见一车主说:充完就走,排队两小时,太影响心情。他果断跑到附近收费站出口的充电站,充完又赶紧上高速,省得浪费时间。
这里也想问问你:你觉得这样排队叫号,是不是也应该全国推开?还是说,还是该根据具体地区、时间弹性调整?毕竟,像重庆的龙溪河服务区,早就说没排队了,充电挺快。我也曾想,按理说,未来是不是快充能完全取代慢充,减少排队的可能?但貌似,快充技术还在发展中,要保证安全、延长设备寿命,不是那么容易。
供需关系一直是个难题:需求涨得快,充电桩跟不上,排队就成了常态。重庆某服务区,他们设置轮候牌和限制车辆充电(比如限80%充电量),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车辆都能用上——这点也让我想到,假日里车多,采取限制措施,或许才是真正的硬核。
更别说,有些车主自己带长续航里程的电池包,也就是备份,或者在市区换电。可惜,换电站还没铺开几天,毕竟设备复杂、维护成本高。倒是油车比电车纯粹,油换油简单得很,维修站也多。现实,又让新能源车的便利少了点。
问到这里,我都有点烦了——你觉得今后,充电排队这事儿会不会彻底改善?或者,我们车主还能忍多久?是不是该像贝壳找房一样,什么都可以预约,充电也能预约?还是说,这一切都得等技术成熟、供应链完善,才会真的变成无等待呢?
充电方便点,车主也就多一份安心。哪怕是某次,我开着车在高速休息区,看着满满的充电桩,还能自嘲:这是未来吧?真正的难题,还是如何让科技变得切实可用。
(这段先按下不表,反正未来日子还长,要是充电能更像加油一样便捷,大家第一时间就开心了。突然想到,万一未来电池真的可以像吸管一样插拔,充电变得像插卡,也许就不用这么折腾了。)
Anyway,想问问你,是不是也觉得,现在排队充电就是一种全民修行了?还是说,未来真能让人拎包就走,不用担心排队?这,又是个没法完全预测的问题。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