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加速要限速,国标新规引热议,不是锁性能是守安全

最近,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一条新规草案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很多有车和准备买车的朋友都在讨论。这个草案里提到,以后新生产的电动车,在每次启动的时候,默认的加速模式下,从静止加速到时速一百公里,花费的时间不能少于5秒。消息一出来,网上立刻就炸开了锅,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是要给我们的电动车“限速”了?以后开车是不是就没那么爽了?大家先别急着下结论,这件事得从头到尾好好捋一捋,其实它背后的考虑,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周全和人性化。

首先,我们得把这个规定到底说了什么给弄清楚,避免产生误会。这个草案的核心是“默认”两个字,它并不是要永久性地把车辆的性能锁死。换句话说,它不是不让你的车跑快,而是要求汽车厂家在出厂设置里,把车辆每次点火启动后的初始状态,设定在一个相对温和的“舒适模式”或者“经济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加速能力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确保零百加速时间在5秒以上。但是,如果你确实有需要,比如想在安全的条件下体验一下车辆的全部性能,或者在高速上需要迅速超车,你完全可以通过车内的设置,手动切换到“运动模式”或者更激进的模式。那个时候,车辆的全部动力就会被释放出来,它该有多快还是有多快。所以,这更像是一个安全提醒,而不是一个性能枷锁。它把“要不要开得这么猛”的选择权,更明确地交到了驾驶员自己手里,需要你主动去按一下那个按钮,做出一个清醒的决定。

新能源车加速要限速,国标新规引热议,不是锁性能是守安全-有驾

除了这个默认加速的规定,草案里还有一个非常贴心的功能,叫做“踏板误踩抑制功能”。这个听起来有点专业,但说白了就是防止咱们在紧张或者分神的时候“错把油门当刹车”。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拥挤的停车场里侧方停车,或者在堵车长龙里一点点往前挪的时候,精神高度集中,手脚也容易忙乱。这时候万一脚下一哆嗦,一脚电门踩到底,车子“噌”地一下窜出去,后果不堪设想。这个新功能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车辆处于静止或者非常低速的蠕行状态时,如果你突然深踩加速踏板,车辆的电脑系统会判断这很可能是一次误操作,它就不会立刻输出全部动力,而是会限制动力,同时通过声音和仪表盘上的灯光来提醒你,告诉你可能踩错了。这就好比旁边坐了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你可能犯错的瞬间,轻轻帮你点了一下刹车,并且提醒你:“嘿,注意脚下!”这对于新手司机和家里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保障。

新能源车加速要限速,国标新规引热议,不是锁性能是守安全-有驾

那么,为什么要出台这样看起来有点“多此一举”的规定呢?根本原因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特性和我们开了几十年的燃油车实在是太不一样了。燃油车加油,动力是有一个线性攀升过程的,发动机需要提高转速,变速箱要换挡匹配,你能清晰地感觉到动力在一点点上来,这个过程给了驾驶员足够的反应时间。但是电动车完全不同,它的动力来源是电机,特点就是“一触即发”,在你踩下电门的那一瞬间,几乎就能爆发出最大的扭矩,那种感觉就像是被人从后面猛地踹了一脚。过去,零到一百公里加速能跑进3秒,那都是价值数百万的超级跑车的专利,是普通人遥不可及的性能。而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一台二三十万的家用电动轿车,就能轻易地做到这一点。

新能源车加速要限速,国标新规引热议,不是锁性能是守安全-有驾

性能的普及是好事,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我们绝大多数人,考驾照的时候用的是什么车?很可能是一台手动挡的捷达或者桑塔ナ,排量只有1.6升,加速慢悠悠,离合器还特别重。我们整个驾驶习惯、肌肉记忆和对车辆动态的预判,都是在那种慢节奏的模式下培养起来的。现在,我们拿着同样的驾照,突然坐进了一台性能堪比超跑的电动车里,这种能力和工具之间的巨大反差,就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举个直观的例子,3秒破百的加速度,换算一下大概是9.3米每二次方秒,这几乎相当于重力加速度了。这意味着在你加速的瞬间,座椅会给你一个相当于你自身体重的推力。一个没有经过专业赛道训练的普通人,在公共道路上突然承受这样的加速度,大脑很容易一片空白,手脚也可能不听使唤。前段时间新闻里报道的,有车主刚提了性能强劲的新车,就在城市道路上开出了惊人的高速,这就是典型的驾驶员对车辆性能缺乏敬畏和准备不足的例子。很多交通事故分析也表明,一些所谓的“车辆失控”,其实是驾驶员在猛烈加速后,由于慌乱而做出了错误的后续操作。

新能源车加速要限速,国标新规引热议,不是锁性能是守安全-有驾

当然,对于这项新规,社会上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支持的人认为,这是对公共安全负责任的表现。毕竟,5秒的零百加速对于日常驾驶来说已经绰绰有余,无论是红绿灯起步,还是高速公路超车,都完全够用。增加一个手动切换的步骤,实际上是增加了一个心理缓冲,提醒驾驶员接下来要进入“战斗模式”了,应该更加集中注意力。而反对的声音则认为,这有点“一刀切”,真正喜欢飙车的人,不会在乎多按一个按钮,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危险驾驶的问题。他们觉得,更应该做的是加强驾驶员的培训,甚至推行驾照分级制度。

新能源车加速要限速,国标新规引热议,不是锁性能是守安全-有驾

其实,这项规定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在为整个社会的“速度崇拜”降降温。我们不妨看看国外的经验,在一些汽车文化发达的国家,对于高性能车辆的驾驶是有门槛的。比如在澳大利亚,要驾驶法拉利这样的超级跑车,需要考取特殊的驾照;在意大利,新手司机在拿到驾照的第一年,是不允许驾驶百公里加速7秒以内的汽车的。这些做法的核心思想都是一样的:确保驾驶员的能力与他所驾驶车辆的性能相匹配。再回看历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汽车厂商之间爆发了激烈的“马力竞赛”,导致公路飙车现象非常严重,后来车企间自发形成了一个著名的“280匹马力上限”的君子协定,虽然这在后来被打破,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遏制乱象的作用。我们现在所处的电动车时代,性能竞赛的激烈程度,与当时颇有几分相似。

所以,这项新规草案,并不是要剥夺驾驶乐趣,而是试图在性能和安全之间找到一个更合理的平衡点。它承认并保留了电动车的高性能,但通过一个简单的“默认设置”,引导大家在日常驾驶中,首先将安全放在第一位。速度本身没有错,但对速度的盲目追求,尤其是在复杂的公共道路上,是不可取的。这项规定,就像是给飞速发展的电动汽车行业,轻轻踩下了一脚理性的“刹车”,提醒我们所有人,技术进步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安全、更美好,而不是更快、更危险。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步棋,走得既稳妥又充满智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