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行业最近的消息可谓层出不穷,而吉利重磅落地湖南,注册全新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无疑在这一领域掀起了又一波高潮。风口之上,如何抓住机遇,打造一条从材料到整车的闭环路径,成为了吉利此番布局的最大亮点。然而,挤身这个竞争日益加剧的赛道,“资深玩家”吉利究竟能否杀出重围?且让我们细品一番。
首先,就公司的设立来看,注册只有区区4000万,要说对抗宁德时代这样动辄数亿注资的行业巨擘,还显得有点“小胳膊小腿”。但别急着下定论,别忘了这家公司背后,那可是一群“如来佛”齐齐加持。除了有浙江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这样的吉利控股品牌作强力支撑,还有湖南本土两位大咖,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到锰系电池材料,湖南裕能和湘潭电化的助阵直逼战斗力表爆表。看看这阵仗,您能说是来开玩笑的吗?
再说说这三家股东。远程商用车可以说是吉利的秘密武器,每个月的销量像坐上火箭一样突飞猛进。而湖南裕能更不用说了,是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一众巨头的供应商,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它,但咱们手上的电动车里,说不定就装着它家的材料,而且出货量连续5年全球第一,想超越它,门槛可不低。而湘潭电化手握优质锰矿资源,自家锰酸锂材料又开始在固态电池领域“搅局”,堪称一方霸主。这三大“盟友”强强联合,这阵容直接把竞争对手的底裤都要吓掉。
而这次湖南新公司的成立,也带出了一个更深的议题——未来的电动车产业究竟该往哪儿走?不难看出,吉利选择的方向是从材料研发到整车应用全部覆盖,稳扎稳打地做产业闭环。这种做法有点像咱们买房子,小区配套“吃喝玩乐”一步到位,住着才舒心。而放行业大格局来看,这种产业闭环的形成,不仅为湖南本地输送了强劲的“谁能不爱优质资源”,更为其他车企如何整合资源树立了标杆。
当然,吉利的野心也不止于此。它早已瞄准动力电池领域。从今年年初成立的“吉曜通行”到下半年一系列整合动作,短刀电池、“神盾金砖电池”的盛大发布,再到规划70GWh产能的新战略,不难看出它的棋下得深、走得稳。甚至装机量都悄悄窜至行业前十了。这种成绩已经可以大声对外宣布,“兄弟们,咱们不只是汽车大咖,还是电池领域的老司机!”
不过,吉利的选择中也不乏“妙招”。虽然一面卖力布局自家产能,但在电池供应上,吉利却放弃了“自己吃独食”的思路,反而选择了“和大家好好合作”的方式。采取“自供+外采”的模式,不仅自留部分核心产能,稳定供应链,还能跟宁德时代等领域龙头保持紧密合作,啥时候有好技术,赶紧学习,还能避免资源浪费。从这个策略来看,咱们可见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老谋深算”。
说到这里,或许有的朋友会问,吉利真的有机会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一较高下吗?这里不妨换个角度想在大举推动的电动车革命中,我们更期待的或许不是企业间的强弱之争,而是整个行业如何迈步前行。就像很多人喜欢用大品牌手机,但同时小众品牌的创新也同样给人们带来了选择的多样性。要知道,市场有容乃大,环境更是竞争才繁荣。大树底下若没牛草,生态也难成。
既然电动车已成大势所趋,而动力电池就是它的心脏,那问题来了如今身处这个时代洪流中,谁能真正拼得了“笑到最后”?或许下次等锂电价格再创新高时,我们买电动车时需要思考的,不只是在哪家“心脏”搏动得更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