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现在的新能源车,那设计,真是恨不得把所有“未来感”的标签都贴上去。
隐藏式门把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你说它美观吧?
确实挺简洁。
你说它科技感强吧?
嗯,按一下能弹出来,好像变形金刚。
但,问题也来了。
工信部最近出手规范这玩意儿了,要出强制性国家标准,知道为啥吗?
不是因为大家嫌它难看,而是因为,这玩意儿在关键时刻,可能会要人命。
想象一下,一场车祸,车门变形,电路短路,隐藏式门把手罢工了。
这时候,你想逃生,却发现门把手纹丝不动。
这滋味,想想都让人冒冷汗。
这种情况,就好比你玩游戏,好不容易打到Boss关,结果手柄没电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虐。
那些汽车设计师们,为了追求那一点点风阻系数的降低,为了那一点点“高级感”,把门把手藏起来,这操作相当于什么?
相当于为了让自己的房子看起来更像艺术品,把逃生通道给堵上了。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难道为了美观,我们就可以牺牲安全?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
从商业逻辑上讲,车企这么做,当然有他们的考量。
现在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买车看什么?
颜值!
配置!
科技感!
隐藏式门把手,正好满足了这些需求。
这就像是餐厅为了吸引顾客,在菜品上摆各种花里胡哨的造型,而忽略了食材本身的新鲜度。
但是,这真的合理吗?
车,毕竟不是用来观赏的艺术品,而是用来保障我们出行安全的工具。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记住:安全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
没有了1,再多的0也毫无意义。
从社会现象来看,我们现在似乎进入了一个“过度设计”的时代。
很多产品,为了追求新奇特,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功能。
这就像是古代的皇帝,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炼各种丹药,结果把自己给毒死了。
更可怕的是,这种“过度设计”正在影响到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内在的价值。
我们开始越来越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而忽略了真正的安全和实用。
但是,别忘了,车门把手,它的本质是什么?
是用来开门的!
是在紧急情况下救命的!
如果连这个最基本的功能都不能保证,那再多的科技感,再多的美观,都是空中楼阁。
所以说,工信部这次出手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
它不是要扼杀创新,而是要给创新划一条底线。
这条底线就是:安全。
新标准要强化碰撞和起火等事故场景下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即使车辆断电,即使车门变形,你也能打开车门逃生。
同时,新标准还要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保证标志的可见性。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你也能迅速找到开门的方式,不会因为找不到把手而耽误逃生时间。
这简直就是“保命指南”的终极形态。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这会增加车企的成本,会影响汽车的设计美感。
但是,我想说,安全是无价的。
人命关天,再多的成本,再多的美感,都不能凌驾于安全之上。
所以说,工信部这次出手,不是要阻止科技进步,而是要引导科技向善。
它是在告诉我们,科技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为了保障我们的生命安全。
这就是为什么规范隐藏式车门把手,不是要否定科技美学,而是要让科技美学回归理性,回归安全。
毕竟,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不是吗?
人真的是太难了,一边要追求科技感,一边还要保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