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6年7月1号起,国家就要推行新能源车的全新国家标准了。
跟之前的标准比,新增了电池底部撞击测试、快充循环后安全检测这些试验项目,还加强了对热扩散等安全方面的要求,把动力电池在起火或爆炸前五分钟报警的能力提升到不会发生起火或爆炸,进一步保障了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个新规的制定单位里头,聚集了新能源车和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头羊,比如比亚迪、宁德时代,小米这些大公司都在里面。
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甚至部分品牌已经在高端车型上进行了小规模的装车试验。
星空君一直强调,动力电池起火爆炸虽然是个不断出现的问题,但不应该成为推动新能源车发展的绊脚石。
其实啊,汽油比锂电池更容易点燃这个事是真的,但我们平常觉得燃油车更安全,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安全设计和管理措施。油箱都装在车底,防撞结构也比较完善,再加上加油站的规章制度严格,这些都让我们觉得燃油车比较靠谱。而锂电池虽然火灾风险高一些,但在设计上,现代电动车加入了很多安全保护,比如多层绝缘、过热保护和机械防爆,所以整体上看,大家还是习惯觉得燃油车更“稳妥”点。
因为燃油车之前也遇到过油箱爆炸起火的事情,后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把容易燃烧、易爆炸的汽油,变得更加安全可靠,变成了挺听话的“乖宝宝”。
想让动力电池变得不容易起火、不爆炸,就得从源头抓起,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提升整体的安全性能。比如,选用安全性能更高的电解液,增强隔热层和安全阀的设计;还有严格的生产流程控制,确保每个环节都合格,另外加入智能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电池状态,有问题及时处理。这样一来,这些“乖宝宝”就能更稳妥,不惧火、不爆炸,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固态电池无疑是一条非常明确而又清楚的发展方向。
一、到底啥叫固态电池
顾名思义,固态电池没有液态电解质,取而代之的是固体材料做成的电解质。
跟传统用电解液的动力电池一比,固态电池最突出的好处就是安全系数高。除此之外,它还能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和更高的能量密度。
固态电池没有易燃的液态电解质,这让着火和爆炸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不管是三元锂电还是磷酸铁锂,目前的动力电池都存在着起火和爆炸的隐患。
实际上,动力电池厂家在做决策时,选择并不是唯一的路径。
继续挖掘传统动力电池在易燃易爆方面的技术潜力,让它变得更安全、更稳妥,或许是一个办法;而采用底层技术更安全的固态电池,另一条路也可以考虑。
挑选技术路线的时候,不只是看技术水平,还得考虑成本因素。那些不太出名的厂商说能搞出续航超过千公里的动力电池,咱们听听就行了,别太当真。原因很简单,固态电池技术其实不算复杂,制造样品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能不能把成本控制下来,搞出大规模生产。
对于领军的动力电池厂家来说,基本上走的都是全力投入的策略,也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技术路线。
现在固态电池的领域里,分支挺多的,像用硫化物电解质的、用氧化物电解质的、用聚合物电解质的,还有用卤化物电解质的,人眼一看就觉得,各有特色,各自发展方向都很不一样。
现在硫化物电解质因为拥有超过10⁻³ Scm的离子电导率,稳坐固态电池的主导位置,宁德时代、丰田、比亚迪都在围绕这个路线布局。不过,要实现大规模生产和解决界面稳定性的问题,还得继续努力。行业目前正通过半固态技术进行过渡,预计在2025到2027年间,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以及清陶能源的二代产品,将液体电解质的用量压缩到不到5%,成本也会比全固态电池低三到五成。
预计在2025到2027年间,半固态电池会实现大规模应用,而全固态电池则会进行少量试产验证。到了2030年以后,全固态电池将逐步开始大规模投产。
在关注固态电池生产商时,得多留个心眼儿,那些只打广告、宣称自己技术领先的厂商,得仔细琢磨一下。不妨看看他们是不是有真实的研发实力,或者资本背书,别被虚头巴脑的宣传蒙了眼。还要留意那些吹得天花乱坠、没有实质性产品或测试数据的企业,小心别被骗到“坑里”。
那些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在动力电池领域站稳脚跟的老牌巨头们,才算是真正的硬实力派。
二、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方面的最新进展
在7月份的业绩说明会上,宁德时代提到,目前公司在固态电池的科研难题上大多已搞定,剩下的工程技术问题还需要时间解决,距离实现商业化,包括供应链方面的准备,还差点儿路程。
去年9月1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说,假如用数字1到9来代表固态电池技术和制造的成熟程度,1是刚刚开始进入这个领域,9则意味着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大规模量产。目前(固态电池)行业的最高水平仅到4,已经做出了一些器件样品,也进行了不少实验验证。
和去年比起来,宁德时代的进展差不多到了6左右。就算能大规模量产,成本方面还是会遇到一些难题。
要是磷酸铁锂价格一下子降得特别低,又有了更安全的技术支持,可能固态电池就挺不过去了,直接就被卡住了。
所以呀,别太高估固态电池的未来,也别指望它马上就能大规模应用。
比亚迪也说啦,大概到2027年能在一些车型上试水,到了2030年才能真正普及开来。
由此可见,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发展速度基本差不多,步调也差不多。
这大概就是业内猜测的真正能实现量产的时间点。
在那份半年报告中,似乎藏着一些关键的玄机。
半年报里写着,2025年前六个月,宁德时代的营业总收入达到1788.86亿元,和去年相比涨了7.27%;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是304.85亿元,比去年增长了33.33%;扣除非常项目后的净利润是271.97亿元,比上年多了35.62%。
信息摘自:iFind
营收增长不算猛,净利润却大爆发,这就算是“高质量发展”吧。
看各个板块的业务,宁德时代的情况有点像“拆东墙补西墙”或者说“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感觉。
整体毛利率达到了25.02%,比去年同期多了1.57个百分点,主要是得益于公司在电池材料和回收业务这块儿的表现特别棒。这块儿的毛利率高达26.42%,比去年同期高出几倍多,这也为整体毛利率的提升添了一把火。
核心的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23.48%略微降到22.41%,不过储能电池系统业务依然保持在25.52%的较高毛利水平,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抵消了部分核心业务毛利率下滑的压力。
境外业务的毛利率明显优于境内,达到了29.02%,相比之下,境内的毛利率只有22.94%,这也为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要是你在2018年遇到过商誉暴雷的事情,估计你对资产减值准备可能还会有点印象。
到了2024年,宁德时代一年下来总共计提了93亿的资产减值准备,光上半年就提了19亿;到2025年上半年,又提了25亿。看这个趋势,今年剩下的时间里,资产减值恐怕还会继续攀升,金额挺吓人的。
最让人留意的有三块: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库存商品的减值准备
因为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一直在往下掉,为了保证库存商品的价值合乎实际,企业会对库存商品进行估价。如果发现其价值低于市场价格,就得提取减值准备。
宁德时代一直都在常态化地提取存货跌价准备,2025年上半年就已经计提了18亿元(包括合同履约成本的减值)。
拿存货跌价准备和营收一比,感觉公司这儿的提取还算合理。不过,2025年和2024年市场情况差距挺大的,因为动力电池阶段性出现了过剩,接下来的降价潮可能会更激烈,比如比亚迪都开始向供应商要配件降价了。这种情况可能让存货跌价准备的计算标准不得不做出很大调整。
关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块,基本上也得跟公司的资产状况结合起来分析。毕竟如果资产的使用价值下降明显,提前计提减值准备也是正常操作,确保财务报表反映出真实的资产价值。
到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经提了4.3亿元。
动力电池生产线的损耗大概跟产量有关,不过公司产量猛增的同时,营收并没有显著上升,所以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慢慢变成公司隐藏的风险。
整体来看,公司的减值准备比2024年同期大幅增加,但营收的规模变化不算太多,实际上反映出公司运营中隐藏着一些隐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