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养最不该省的4个项目,修理工提醒,多花钱也不能省

对于很多有车的朋友来说,汽车保养是个既熟悉又有点头疼的话题。

每次把车开到店里,面对着清单上一长串的保养项目,心里总会打起小算盘:这个项目真的有必要做吗?

那个听起来高大上的“清洗”是不是在多收钱?

汽车保养最不该省的4个项目,修理工提醒,多花钱也不能省-有驾

省钱是咱们过日子的好习惯,但在汽车保养这件事上,省钱的学问可不小。

有些地方省了,是精打细算;可有些地方要是也跟着省,那可能就不是省钱了,而是在拿自己的安全开玩笑。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聊一聊汽车上那几个无论如何都不能省钱的关键项目,这些都是从无数车辆的维修案例和老司机的经验里总结出来的,关乎我们的行车安全,也关乎我们钱包的厚度。

咱们先来说说发动机的“血液”——机油。

很多人对机油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润滑”上,觉得只要是油,能让发动机转起来就行,所以常常在选择机油时,哪个便宜选哪个,或者拖延更换周期。

这种想法的风险其实非常大。

机油在发动机里可不只是个“和事佬”负责润滑,它还要承担散热降温、清洁发动机内部油泥、密封活塞环间隙以及防止金属部件生锈腐蚀等多项重要任务。

发动机在工作时,内部温度极高,金属部件以每分钟几千转的速度高速运动,全靠一层薄薄的油膜隔开,避免直接的干摩擦。

如果为了省百十块钱,用了质量不过关的劣质机油,或者网上来源不明的“特价油”,那后果可能很严重。

这些机油在高温下性能会急剧衰减,油膜强度不够,很容易破裂。

一旦油膜破了,就等于让发动机里的活塞、曲轴、凸轮轴这些高精度的金属件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互相“硬碰硬”,那种磨损是毁灭性的。

短时间内,你可能只会感觉车子没劲、油耗变高,但时间一长,发动机内部就会产生大量的金属碎屑和油泥,堵塞油道,最终导致拉缸、抱瓦等严重故障。

汽车保养最不该省的4个项目,修理工提醒,多花钱也不能省-有驾

届时,几百块钱的机油钱是省下了,但等待你的,可能就是上万元甚至数万元的发动机大修费用,这笔账算下来,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同样,即使是好机油,也不能无限期使用。

很多人觉得车开得少,一年也跑不了几千公里,机油看起来还挺清澈,就觉得没必要换。

实际上,机油开封后,哪怕不行驶,也会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反应,逐渐氧化变质,性能下降。

所以,遵循保养手册上的建议周期至关重要,通常矿物油建议五千公里或半年一换,而性能更好的全合成机油,也最好不要超过一年或一万五千公里。

在这方面,我们国内的一些大品牌,比如昆仑、长城等,其全合成机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品质可靠,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用它们来保障我们爱车的“心脏”健康,既安全又实在。

接下来说说直接关系到我们生命安全的刹车系统。

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那刹车系统就是我们最后的安全底线。

可偏偏有很多人对刹车的检查和保养不够上心。

刹车片是易损件,它的厚度是有明确安全底线的。

一般新的刹车片厚度在1.5厘米左右,当它磨损到只剩下大约3毫米的时候,就必须更换了。

因为这3毫米的摩擦材料后面就是金属基板,如果继续使用,不仅会把刹车盘磨出深深的沟槽,增加后续的维修成本,更危险的是,在某次紧急制动时,这层薄薄的材料可能会突然碎裂脱落,导致一脚刹车踩空,车辆瞬间失去制动力。

汽车保养最不该省的4个项目,修理工提醒,多花钱也不能省-有驾

同样需要警惕的是市面上那些价格异常低廉的刹车片,它们的摩擦系数可能远低于国家标准,这意味着在同样的情况下,你的刹车距离会比正常车辆长很多,在关键时刻,这多出来的几米距离,就是事故和安全的区别。

除了刹车片,刹车油是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隐形杀手”。

很多人可能从买车到卖车都没换过刹车油。

但刹车油有一个特性,就是有很强的吸水性。

它会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当刹车油中的含水量超过3%时,其沸点就会大幅下降。

平时在市区里开可能感觉不出来,可一旦遇到长下坡路段需要频繁刹车,刹车系统温度会急剧升高,含水的刹车油就可能在刹车管路里沸腾,产生气体。

我们知道液体是很难被压缩的,所以我们踩刹车的力能有效地传递出去,但气体可以被轻松压缩,一旦管路里有了气体,你踩下刹车踏板的力大部分都被用来压缩气体了,传递到刹车卡钳上的力就微乎其微,这就是极其危险的“刹车失灵”。

所以,保养手册上建议的每两年或四万公里更换一次刹车油,是经过科学验证的安全标准,绝不能图省事而忽略。

再来看看我们车辆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部件——轮胎。

四个轮胎的接地面积加起来不过一张A4纸大小,却承载着整车的重量,并负责执行我们的加速、刹车和转向指令。

轮胎的状况,直接决定了行车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当轮胎侧面出现鼓包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这说明轮胎内部的帘线层已经断裂,它就像一个不定时的炸弹,在高速行驶时随时可能因为压力和热量而爆裂。

汽车保养最不该省的4个项目,修理工提醒,多花钱也不能省-有驾

同样,轮胎胎面的花纹深度也有安全底线,国家规定是不能低于1.6毫米。

因为这些花纹的主要作用是在雨天排水,保证轮胎能紧贴地面。

如果磨损得太平,在湿滑路面上,轮胎和路面之间就会形成一层水膜,车辆会像在水上滑行一样,瞬间失去抓地力,导致方向失控。

还有就是轮胎的老化问题,即使花纹还很深,但如果使用年限超过五年,橡胶就会变硬变脆,出现很多细小的裂纹,抓地性能会大打折扣。

选购轮胎时,也要擦亮眼睛,警惕那些价格诱人的二手胎或翻新胎,其安全隐患巨大。

支持我们品质过硬的国产品牌轮胎,如赛轮、玲珑等,它们在性能和耐用性上表现优异,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可靠选择。

最后,我们谈谈发动机的“体温调节师”——冷却液。

很多人把它简单地等同于“防冻液”,认为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用自来水替代也无妨。

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误区。

冷却液的核心功能除了防冻,更重要的是防沸和防腐蚀。

自来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在发动机的高温环境下会形成厚厚的水垢,就像家里的烧水壶一样,这些水垢会附着在散热水箱和发动机水道内壁,严重影响散热效率,导致发动机高温。

更严重的是,自来水还会对冷却系统内的铸铁、铝合金等多种金属部件产生电化学腐蚀,久而久之,可能导致水箱锈穿、水道渗漏,甚至腐蚀缸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此外,不同颜色、不同品牌的冷却液也不能混合使用,因为它们的化学成分不同,混用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絮状物,堵塞管路,使整个冷却系统瘫痪。

因此,按照厂家建议的周期(通常是两年或四万公里)更换合格的冷却液,是保护发动机、避免“开锅”等高昂维修的明智之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