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不知道竞争对手的下限在哪里。"当理想汽车CEO李想公开指证黑公关内幕时,这句业内流传的潜台词终于被摆上台面。新能源车市表面风光无限,背后却暗流涌动——专业水军明码标价抹黑对手,已成行业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理想汽车的"被黑三部曲"
翻开理想汽车的成长史,几乎每次新品发布都伴随着精心策划的舆论攻势。L9上市之际,"理想汽车即将倒闭"的谣言突然全网发酵;旗舰车型MEGA发布时,精心设计的"灵车"P图席卷社交平台;最新发布的i8更是遭遇车主群体"素质差"的定向抹黑。
在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背后,隐藏着惊人的相似点:专业水军机构统一行动,不同车企轮番上阵。据曝光的兼职群信息,每条抹黑视频定价8元,恶意评论1.5元起,形成完整的黑色产业链。这种有组织的攻击已超出商业竞争范畴,演变为系统性的商业诋毁。
水军产业的"明码标价"
8月6日曝光的聊天记录揭开了黑产冰山一角。在这个500人规模的兼职群里,管理者精确标注各类攻击任务的价格体系:拍摄事故视频报酬最高,每条8元;在车主社区刷差评每条1.5元;带图评论溢价到2元。更有详细操作指南教授如何规避平台审核,形成标准化"作战手册"。
法律专家指出,这种规模化、组织化的商业诋毁行为,已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关于商业诋毁的规定,情节严重的更可能触犯刑法第221条损害商业信誉罪,最高可判处两年有期徒刑。但隐蔽的网络身份和层层转包的操作模式,使得追责异常困难。
新能源赛道的"黑暗森林"
理想汽车的遭遇绝非个案,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陷入"黑暗森林"困境。某车企市场总监私下坦言:"现在做传播预算必须包含两部分——推广自己产品和防御对手攻击。"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舆情纠纷同比增长217%,其中至少三成涉及有组织的水军攻击。
这种恶性竞争的代价最终将由整个行业承担。消费者在信息污染中难以辨别真伪,创新企业在舆论围攻中举步维艰,最终导致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正如李想所言:"如果我们变成跟他们一样的人,他们就彻底赢了。"
当商业竞争演变为没有底线的战争,没有企业能独善其身。理想汽车选择公开证据、依法维权的做法,或许能为行业树立新的竞争范式。毕竟,新能源汽车的赛道应该比拼的是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而非水军规模和抹黑手段。在这场关乎行业未来的价值观较量中,每个从业者都该自问:我们究竟想要一个怎样的商业生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