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召回11.7万辆SU7,存安全隐患,股价应声下跌

最近,关于小米汽车要大规模召回十几万辆SU7的消息,在网上可以说是传得沸沸扬扬,标题起得一个比一个惊心动魄,什么“存安全隐患”、“股价直线下跌”,看得人心惶惶。

不少刚提车或者还在排队等车的朋友心里都犯嘀咕:这小米SU7才火了没多久,怎么就出这么大的事儿了?

这车到底还能不能信?

小米召回11.7万辆SU7,存安全隐患,股价应声下跌-有驾

别着急,咱们今天就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个明白,看看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首先,咱们得把网上流传最广的那条消息拿出来仔细瞧瞧。

那条消息说,小米汽车要召回从2024年2月6日一直到“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将近十二万辆车。

看到这个日期,有点常识的人可能都会愣一下,这2025年还没到呢,车都还没生产出来,怎么就开始召回了?

这就像是说要给明年才出生的孩子换尿布一样,逻辑上根本说不通。

这就说明,这条消息的源头很可能就不太靠谱,要么是笔误,要么就是有人故意夸大其词,制造恐慌。

接着,那条消息里说的召回原因,是车辆的L2级别辅助驾驶功能,在某些极端特殊的路况下,识别能力不够,可能会增加撞车的风险,而且解决办法是通过远程OTA软件升级就行。

听起来好像问题不大,动动手指头,在家里就把车给“修”好了。

但是,这跟官方发布的真实情况,可以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现在,咱们来看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上白纸黑字发布的真实召回公告。

实际上,小米汽车是在2024年6月7日备案了召回计划,召回的车辆数量是5781辆,并不是传闻中的十几万辆,这个数量差距是非常大的。

涉及的车型是部分小米SU7 Max和SU7 Pro,生产日期是在2024年5月14日到6月5日之间。

你看,时间、数量、车型,都和网上传的版本完全对不上。

最关键的是召回的原因,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地方。

小米召回11.7万辆SU7,存安全隐患,股价应声下跌-有驾

官方公布的真实原因,并不是什么软件问题,而是一个硬件上的潜在隐患。

简单来说,就是车里有一个叫做“低压直流转直流转换器”的零件,我们普通人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给车上各种电子设备,比如车灯、仪表盘、中控大屏供电的“变压器”。

这个零件的某个模块,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发生短路。

一旦短路,高压电就断了,车子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会突然失去动力。

虽然这个时候刹车和方向盘还能用,但你想想,要是在高速公路上开得好好的,车子突然不动了,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所以,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安全隐患。

也正因为这是硬件问题,所以解决的办法也不是网上说的那么轻松,点一下屏幕进行OTA升级就完事了。

这次召回,是需要车主把车开到小米汽车的服务中心,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那个转换器进行检查,有问题的就免费更换一个全新的。

这个过程虽然比软件升级麻烦一些,但这是为了彻底根除安全隐患,是对车主生命安全最负责任的做法。

那么,为什么一个正常的、数量并不算特别庞大的硬件召回,会被传成一个耸人听闻的、十几万辆车的软件问题呢?

这背后其实反映出咱们现在这个时代的一些特点。

一方面,小米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跨界造车,本身就站在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都会被无限放大,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容易被过度解读,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制造话题。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家对于“汽车召回”这件事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过去的印象里。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一听到“召回”,就立马和“质量差”、“不靠谱”划上等号。

小米召回11.7万辆SU7,存安全隐患,股价应声下跌-有驾

其实,我们真的需要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在今天的汽车行业,特别是竞争激烈到刺刀见红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主动发起召回,恰恰是一家企业有担当、负责任的表现。

这说明什么?

说明企业内部有非常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能够在问题大规模爆发前,就主动发现潜在的风险,并且敢于公开承认,不隐瞒、不推诿,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这比起那些出了事就想方设法“捂盖子”,等用户闹大了才出来道歉的企业,要强太多了。

对于小米这样一个汽车行业的新兵来说,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现并处理问题,这种坦诚和效率,反而应该得到肯定。

这不仅是对那五千多位车主负责,也是在为“中国制造”的声誉加分。

至于说到股价下跌,这在资本市场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资本市场的情绪往往比普通人还要敏感,任何带有“召回”、“安全隐患”字眼的消息,都可能引起短期的股价波动。

但这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家公司的长期价值。

真正支撑一个企业走得更远的,是它的产品实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处理危机的态度和能力。

从目前来看,小米SU7的订单量已经突破了十万大关,交付量也在稳步爬升,这说明广大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出的信任票,并没有因为这次召回事件而发生根本性的动摇。

只要小米能够妥善处理好这次召回,继续在产品和服务上用心,市场的信心自然会回来。

总而言之,面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我们还是要保持一份理性和清醒,多看看官方渠道发布的消息,不要被那些夸张的标题和不实的内容带了节奏。

造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即便是百年车企也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

对于像小米这样的新势力,我们既要用挑剔的眼光去监督它,督促它进步,也要给予一定的耐心和包容,看到它们在面对问题时所展现出的积极态度。

一个敢于直面问题、并迅速采取行动解决问题的企业,才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信赖的企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