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排队4小时,加油只需5分钟。 在这个国庆假期,插混与增程车主们终于不再羡慕纯电车的快充技术。“拿到49号排队牌,苦等3小时才充上电,充电又花了1小时。 ”今年10月1日,从广州回湖北的辰女士在湖南官庄服务区亲历了高速充电排长队的场面。
京哈高速某服务区有车主拿到60多号,等待近4小时;沪昆高速杭州段等待充电的车队排出服务区近1公里。 而这些场景,正好让插混和增程车主感受到了“可油可电”的便利。国庆假期首日,全国高速服务区便上演了“充电桩争夺战”。 大多数服务区只有4-8个充电桩,按每车充电40分钟计算,高峰期排队2-4小时成为常态。
纯电车主不得不面对“排2.5小时队,充0.5小时电”的尴尬处境。 另人无奈的是,除了纯电动车,许多增程式、混动汽车也加入了充电队伍。一位理想车主解释了他排队充电的原因:“加油站也排长队,而且充电比加油便宜很多,充满只要60元,加油要300多元”。 经济考量使得本已有限的充电资源更加紧张。
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了解插电混动(PHEV)与增程式(EREV)的技术特点。插电混动是有两套动力系统的车辆,一套是电动机+电控+电池,另一套是发动机+变速箱。 这两套系统既能独立工作,也能协同工作。 在高速行驶时,插混车型的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辆,动力表现更佳。
增程式电动车则相当于“自带汽油发电机的纯电动车”。 它的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只作为发电机使用,因此驾驶体验更接近纯电动车,静谧性和平顺性更好。两种技术路线都实现了“可油可电”,摆脱了对充电桩的绝对依赖。
在日常城市通勤中,插混和增程车主往往希望尽可能多使用纯电行驶。 因为纯电行驶不仅成本低(约0.1元/公里),而且行驶质感更佳。日常使用中,插混和增程车型的纯电续航往往显得捉襟见肘。 插混车型纯电续航一般在50-100公里,增程车型一般在150-200公里,这意味着需要频繁充电。
然而到了国庆这种长假期间,情况截然不同。 纯电车主不得不花费数小时排队充电,而插混和增程车主则有两种选择:如果有空闲充电桩,可以充电节省费用;如果排队过长,可以加油继续行程。面对充电难题,新能源汽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2025年,增程技术迎来了它的分水岭时刻。
新一代增程技术的纯电续航普遍达到350-450公里,配合800V高压平台和5C超快充技术,充电10分钟可补能210公里。
例如,智己LS6增程版支持800V超快充,充电15分钟即可补能310公里。 昊铂HL增程版则提供终身免费充电权益,覆盖全国2.4万根自营充电桩。智能化能量管理系统也让增程车更加高效。 智己专属开发的AI能源管理系统,能够根据路况和驾驶习惯智能选择最优能源分配方案,实现电量越开越多,达成1500公里的超长综合续航。
面对多种新能源车型,消费者该如何选择?
多孩家庭首选:吉利银河M9(6座)或比亚迪唐DM-i(7座),空间与续航兼顾;
性价比之选:深蓝S07增程版,18万级即可拥有高阶智驾与长续航;
性能需求优先:全新智己LS6增程版,动力强劲且配置豪华;
务实家用选择:传祺向往S7,空间灵活、油耗经济;
对于新能源车主,国庆出行可采取以下策略避免“充电难”:出行前满电出发,提前规划路线;选择凌晨或清晨出行,避开充电高峰时段;优先选择下高速充电,城区充电站更多且排队较少。
数据显示,2025年增程车销量有望达到220万台左右,同比增长80%。 随着充电网络快速扩展,4C超充站逐渐普及,增程车的便利性将进一步增强。
未来,充电网络建设正在加速。 到2025年,全国将建成超过800万台充电桩,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将达到100%。 超充技术快速发展,宁德时代、华为等企业已推出600kW超充桩,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
选择插混、增程还是纯电,最终取决于个人使用场景和偏好。 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90%的用车场景是城市内短途出行,在这方面,新能源车都表现出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