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有人告诉你,一辆保时捷的利润只够买一杯星巴克,你会信吗? ”
2025年10月24日,保时捷总部会议室里,财务总监Jochen Breckner把最新季报拍在桌上:前三季度营业利润4000万欧元,去年同期是40.35亿欧元,整整蒸发99%。
现场记者愣住,追问:“这算不算崩盘? ”Breckner摇头:“完全在剧本里。 ”
把数字拆成白话,就是每卖一辆车只赚27欧元,折合人民币200块,连上牌费都不够。
可保时捷偏说“没事”,因为账上还有13.4亿欧元净现金流,比2024年同期还多1亿。
钱没少,只是赚得太难看,像顶级大厨把鹅肝卖成煎饼果子价。
第一刀砍在车型换代。
燃油Macan准备2026年中期停产,新款还没上架,老款打折清库存,单车毛利直接腰斩。
718 Boxster和Cayman更惨,四季度直接停线,工厂机器一开一停,全是成本。
前三季度中国只卖出32,195台,比去年少26%,平均每月少卖1200台。
广州天环保时捷中心销售说:“以前加5万还要排队,现在现车摆门口,有人看完比亚迪仰望直接转身。 ”
价格没敢大降,怕把品牌“逼格”打骨折,于是库存堆在港口,资金活活卡死。
原本计划2026年推出纯电718,电池包都下单了,突然全球电动车需求退烧。
保时捷只好认赔,把预付的电池研发费一次性计提,账面“哗”地去掉好几亿欧元。
这笔钱不是现金流出,却能把利润直接干成负号。
2025年启动31亿欧元内部重组,德国工厂裁员补贴、中国渠道合并、IT系统全部换新。
Breckner在电话会议里坦白:“今年光关税就交7亿,美国市场每台车平均多掏8000美元,利润被海关先抽一层。 ”
北京朝阳经销商透露:“911 Safari限量版加价20万,订单排到明年;卡宴Coupe顶配优惠只有1万,比宝马还硬。 ”
策略很直白:宁可少卖,也要保住“稀缺”二字。
保时捷把库存车拿去融资租赁,客户先租后买,钱提前到账;
再把零部件公司卖给大众,一次性拿回4亿;
同时砍掉广告预算15%,赛道日、车主旅行全部取消,能省就省。
于是利润没了,现金却活了下来,像富豪把别墅抵押,口袋里还有零花钱。
细看区域账本,北美卖得多,中国赚不动,欧洲卡在碳排罚款。
美国每台车平均售价11.8万欧元,中国跌到8.9万欧元,还没算经销商返点。
内部员工吐槽:“同样一辆卡宴,美国赚3万欧,中国赚3000欧,差距比汇率还狠。 ”
前三季度全球交付1.4万台,比去年少一半,德国工厂两条线停一条。
电池成本120欧元/千瓦时,售价却压到10万欧以内,卖一台亏一台。
工程师私下说:“老板发话,Taycan可以亏,但必须占住‘高端纯电’这个标签,亏的钱从911限量款补。 ”
眼下保时捷就像西装革履的人走进暴雨,外表还得挺拔,里面全湿。
财报发布当天,股价反而涨4%,资本市场看懂:利润可以后天赚,品牌塌方就真完了。
所以别看利润只剩零头,保时捷还在给911 GT3装天鹅绒展台,车灯擦得能照镜子。
车间里,新款燃油Macan正在试装,底盘抬高两厘米,准备兼容插混。
中国研发团队连夜改车机,把高德地图装进中控,生怕明年还卖不动。
仓库门口,一批718最后版被贴上限量编号,销售发朋友圈:绝版收藏,错过就是历史。
4000万欧元利润背后,是保时捷用血条换时间,把“贵”字刻进消费者脑子。
能不能翻身没人知道,但至少今天,他们宁愿只赚200块,也不肯把车标降价一块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