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80,这个数字一出来,我差点以为是隔壁楼盘的首付。
结果不是,是光阳赛艇X350豪华版的价格,比尊享版便宜1000块。
听起来像捡了个大便宜?
别急,故事没这么简单——因为这“豪华”两个字,多少有点像朋友圈滤镜:看着高级,其实背后藏了小心思。
我第一次见到尊享版是在试车场,那天风大得能把头盔吹成歪瓜裂枣。
我刚按下电动风挡按钮,看着那片透明塑料板慢悠悠升起,就跟开电影特效似的,一瞬间觉得自己是摩托界钢铁侠。
但冷静下来想,这玩意儿真值1000吗?
城市通勤的时候,它就安安静静立在那儿,你甚至懒得去碰它;只有跑长途、高速巡航或者顶着秋冬呼啸北风时,它才突然变成救世主。
所以如果你天天上下班十公里直线冲刺,那多半就是花钱买心理安慰。
说回这两兄弟之间唯一的大区别——一个会动,一个死不动(指风挡)。
其他配置几乎一模一样,所以选择哪台更多取决于你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钱包厚度。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省下这千元换上一对高大威边箱,不仅逼格蹭蹭上涨,还能帮你装下一周的菜市场收获。
这种实用性升级,可能比偶尔抬一下风挡更让人开心。
我承认,当初被X350吸引,不只是因为它名字里带“赛艇”,而是它身上那股“不怕脏”的气质。
在烂路测试段,我硬生生把轮胎踩进砂石泥水混合物里,看着半热熔胎牢牢咬住地面,有一种骑战马闯关东的错觉。
而且前15后14寸轮径配倒叉减震,加上环抱式车架,让压弯的时候车身紧绷得像练瑜伽十年的老腰——稳、准、不含糊。
安全配置也没掉链子:双通道ABS加TCS防打滑,在雨天拐弯时给新手吃颗定心丸。
我亲眼见过一个试驾的小哥,在湿滑弯道稍微给猛了一点油,本来该惊声尖叫摔出去,结果电子系统接管,把他从翻车名单里拉回来。
他摘下头盔后的表情,大概和中彩票三等奖差不多。
动力部分很多人会误判,因为账面数据太低调:321cc水冷发动机,21.5kW功率、30.5N·m扭矩,说白了就是中规中矩。
但实际拉到高速区间的时候,你才发现官方标130km/h纯属谦虚保守。
这家伙轻松突破那个数,而且全程稳定,没有那种抖到怀疑人生的振感。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认为,它真正要较劲的是同价位升仕368G,而不是本田、大阳那些传统对手,两者放一起简直神仙打架。
当然,再完美的人也有短板,更何况是一台跨界踏板。
第一刀直接扎在离地间隙——140mm,在ADV圈算垫底水平,被150小踏板嘲笑都有理。
据说设计师考虑的是城市适应性,但对于爱野外撒欢的人来说,这是赤裸裸的不够意思。
另外790mm座高,对170以下的朋友很不友好,每次挪车都仿佛在做踮脚芭蕾;再加195kg整备质量,就算停在斜坡推起来,也足够你怀疑是不是刹车忘松了。
不过这些缺陷,高速巡航时反而变成优点——沉稳如坦克,一路劈过去毫无飘忽感。
有趣的是,这款车上市策略挺戏剧化:先放出尊享版抢占口碑,再推出豪华版制造价格落差,把选择权交还用户,同时暗戳戳考验大家对功能价值判断力。
有些人愿意为了可调节体验多掏千元,有些则干脆拿去升级行李扩展或改灯光系统。
从厂商角度看,这是精准分层,从玩家角度看,就是一次关于“究竟什么才值得花钱”的哲学课。
想起去年冬天零下二十多度,我戴着加热手把一路狂奔回家,那时候真感谢工程师脑洞清奇,把这种细节做到位,否则我的手指早冻成冰棍。
而这样的贴心配置,也是X350让我念念不忘的一部分原因。
一辆好的跨界踏板,不只是数据漂亮,更重要的是在人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兜底,这一点它做到了七八分。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现在摆在你面前两台X350,一台贵1000但带电动无级调节风挡,一台少这个功能但省钱,你会选哪个?
别急着答,可以先摸摸自己的骑行地图。
如果你的日常路线都是市区红绿灯和拥堵长龙,那么固定式足矣;如果喜欢周末跑山追海、跨城旅行,那额外的一千块,很可能买来的不仅是一片玻璃,而是一份旅途舒适感和仪式感。
至于我嘛……反正当年我是选了电动版本,现在偶尔还会嫌弃自己矫情,可每次遇上横扫脸颊的大风,又庆幸当初没那么抠门。
那么,你呢,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