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罕见出手、问界超级工厂迎大动作,行业格局要变了?

你看这个事,真是又让人愤愤不平又觉得有点讽刺。

宁德时代罕见出手、问界超级工厂迎大动作,行业格局要变了?-有驾

宁德时代居然在问界超级工厂里面建个“厂中厂”——你说,这操作也是够了吧。那场景我昨晚查资料看得一头雾水,问界m9、m8两款车,销量都快赶上中大型SUV的霸主了,一个月干个三万,还能降价,换句话说市场空间够大,利润空间也够肥。根据我查的行业报告指出,问界车型去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逐步上升,尤其是新能源大中型SUV,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你细想,这个“厂中厂”的背后,是谁在布局?宁德时代的董事长曾毓群都亲自到场,表态这个电池厂会提供“最高质量,最安全”的车用电池。这算不算是对行业的识路?还是有点“围城”心态?我在查资料的时候还看到,宁德时代去年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突破40%,远远超出对手,基本稳坐行业老大宝座。问题来了,这一波“厂中厂”是不是意味着宁德时代在主动巩固自己在新能源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毕竟,问界车型销量火热,说明赛力斯的战略布局打开了新局面。

宁德时代罕见出手、问界超级工厂迎大动作,行业格局要变了?-有驾

而且,赛力斯听说压力很大,老板都笑着说自己睡不着觉。谁能想到,一个电池巨头帮你建厂还成为了“压力测试”题?这其实反映出一个行业趋势:头部公司开始拼命巩固产业链,谁占领了核心环节,谁就几乎掌控了未来。这次合作,听着像“双赢”,但实际上更像是一场“技术保护战”。你近年来,国内新能源企业越发意识到技术安全的重要性,怕被别的巨头“挖角”或“偷技术”。

你这背后透露的信号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一个“行业整合”在悄然推进。不仅仅是问界,也不只是宁德时代,整个产业链都在谋求“自我封锁”,避免被“切割”。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是一个行业“自我保护”的信号,是强者的游戏。可是这个套路一旦形成,会不会让行业变得更封闭?创新热情会不会被压制?甚至,能不能保证这种“合作”不是把大部分利润都收割在自己口袋里?这倒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宁德时代罕见出手、问界超级工厂迎大动作,行业格局要变了?-有驾

我还查到,去年,宁德时代的营收突破3000亿元,利润超过600亿元,碾压全球所有竞争者。这么大的基数,产业链上下游拿到一点点利润,谁都忍不住想“瓜分更多”。而这次“厂中厂”,看似合作,实际上账户里资金的流动才是核心。毕竟,问界要涨产能,销量要冲刺,宁德时代要稳住价格和供应,才有底气。

所以你说,这次问界超级工厂的“厂中厂”,会不会真把行业格局再往上推一层?关键还是看未来。别说是三万台一个月,十万台都不奇怪。只要后续产品线继续发力,产业链上的龙头们都跑不掉,可能行业内的“吃剩者”就真的要被挤出局了。你问我,这是不是要走“封闭式发展的捷径”?我觉得还早,毕竟没有哪个公司能在高度集中的市场里长久赖住,不被其他人盯死。

宁德时代罕见出手、问界超级工厂迎大动作,行业格局要变了?-有驾

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行业这次的动作很明确,两个字:稳。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的主动权。也不用太天真,竞争一直都在,只不过这次变得更隐蔽、更“深沉”些罢了。

你说,这样的合作会不会让行业变得越来越像“利润王国”?所谓的“公平竞争”,是不是也被渐渐架空?而我们普通消费者,要不要开始担心:未来买车、换电池、这些都变成了资本的博弈,而不存在纯粹的产品和性价比?这难不成一下子变成了“技术大佬”的前线战场,普通做车的厂商都得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

宁德时代罕见出手、问界超级工厂迎大动作,行业格局要变了?-有驾

反正我觉得,就这场“厂中厂”的布局,能反映出一点——谁还能真正靠“技术创新”活着?在这个行业快步走向集中、封闭的途中,我们一边被“价格战”吞噬,一边也得警惕:别被这些“合作赢家”绑得太死了。谁能掌握核心技术的路线,最后可能就是谁能把消费者的“钱包”钉得死死的。

这事,你觉得能撑多久?还是说,就算搞得再“紧密”,最后还是拼不了创新,拼不过真正能“打破格局”的那一两个?我看这事,才刚开始,未来谁能站到真能笑到最后的“赢家”,还难说清楚。下一次厂中厂的故事,又会不会成了行业的“新常态”?谁能保证这不是一场“烧钱拼规模”后,最后只剩几家巨头笑着收割完毕?

宁德时代罕见出手、问界超级工厂迎大动作,行业格局要变了?-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