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禁令,20年复仇!中国“小电驴”反杀日本摩托,在越南抢回生意

越南首都河内的一纸禁令,让整个东南亚的两轮车市场都闻到了火药味。这份新规明确宣布,从明年7月开始,市中心老城区将全面禁行燃油摩托车。消息一出,最先坐不住的,是日本。

日本政府相当罕见地向越南提出了“告诫”,言语间充满了对市场规则突变的忧虑。这种官方层面的表态背后,是日本企业真金白银的损失。禁令发布的风声刚过,今年9月,常年盘踞越南销量榜首的本田摩托,其燃油车销量就比去年同期应声下跌了11.4%。

日本几十年苦心经营的“摩托车王国”,仿佛被釜底抽薪,根基出现了动摇。然而,就在日本企业焦头烂额,想方设法挽救颓势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这场变局中最大的赢家,竟然是来自中国的两轮“小电驴”。

这场看似突然的胜利,迅速在行业内被解读为一场迟到了二十多年的“复仇”。中国电动车,正在悄无声息地抢走本该属于日本摩托车的生意,故事的走向,变得异常精彩。

一纸禁令,20年复仇!中国“小电驴”反杀日本摩托,在越南抢回生意-有驾

今天的赢家昨天的输家

用“复仇”这个词,一点都不过分,因为它背后藏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惨败历史。今天的胜利者,恰恰是昨天输得最惨的那一个。

把时间拨回到二十三年前,那时候的越南两轮车市场,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中国的摩托车品牌凭借着无敌的性价比,如同潮水一般涌入越南。同样类型的车,日本品牌的价格至少要贵上一倍。在讲求实惠的越南消费者面前,这种优势是碾压性的。

很快,中国摩托车就占领了越南将近九成的市场份额,年出口总值一度高达19.2亿美元。那是一个属于中国摩托车的黄金时代,似乎无人可以撼动其主导地位。

一纸禁令,20年复仇!中国“小电驴”反杀日本摩托,在越南抢回生意-有驾

可惜,好景不长。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无数投机者涌入,市场竞争迅速白热化。为了争夺客户,一场疯狂的低价竞争开始了。原装整车品牌为了生存,不断压低价格,利润空间越来越薄,随之而来的就是产品质量的急剧下滑,售后服务更是无从谈起。

更糟糕的是,市场上还充斥着大量本地组装的“贴牌车”。这些小作坊为了追求更大利润,疯狂采购最廉价的劣质零件进行组装。恶性循环就此开始,价格越低,质量越差。

祸患终于爆发。仅仅两年时间,就有媒体曝出有越南民众驾驶中国摩托车时,因车体突然断裂而受伤。这一消息如同一颗炸弹,迅速引爆了舆论。紧接着,各种负面评价铺天盖地而来。“日本车能用十年,中国车只能开不到三年”,这种说法深入人心。

尽管日本车的价格更贵,但越南人开始重新计算“性能价格比”,认为买日本车更划算。市场的风向一夜之间彻底逆转。日系品牌重新夺回王座,而中国摩托车的市场份额,从接近九成断崖式地暴跌到了冰冷的百分之一。

从巅峰到谷底,不过短短几年。这场溃败,与其归咎于外部因素,不如说,是当时中国品牌自身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完善的产品体系,最终被短期的利益冲昏了头脑,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市场。

一纸禁令,20年复仇!中国“小电驴”反杀日本摩托,在越南抢回生意-有驾

打败你的不是我是时代

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中国“小电驴”如今能在越南逆风翻盘,靠的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读懂了时代发展的方向。

这一次,真正击败日本传统优势的,不是某一个中国品牌,而是“绿色节能”这股不可逆转的全球大趋势。近些年,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越南也无法置身事外。去年,越南环境监测部门的数据就指出,其首都河内的全年平均PM2.5值,已经达到了本国标准值的两倍。

车辆尾气排放,被认为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元凶之一。越南地形多山丘高原,城市道路曲折,加上民众收入普遍不高,集交通与货运功能于一身、价格又相对低廉的两轮车,成为了越南人出行的绝对主力。

数据显示,越南将近一半的人都拥有两轮车。单单在河内一个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为850多万辆,其中两轮摩托车就占了惊人的730万辆,份额超过七成。如此庞大的存量,让两轮车的“油改电”转型,既是环保的必然之举,也意味着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即将诞生。

一纸禁令,20年复仇!中国“小电驴”反杀日本摩托,在越南抢回生意-有驾

面对这个趋势,不同国家的企业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其实早在四年前,越南就公开承诺,要在2050年前实现气候中和与交通工具的绿色转型。这个信号,已经为所有在越南市场的车企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然而,长期占据燃油车市场的日本企业,似乎并没有足够重视。他们更多地是想方设法维护自己庞大的燃油车存量利益,甚至在禁令出台后,向越南政府提出“告诫”,表现出的是一种对变革的抗拒。

相比之下,中国的电动车企业则敏锐地抓住了这股东风。以雅迪为例,早在2019年,它就已经在越南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电动两轮车生产中心。去年,又投产了一家新工厂。如今,雅迪在越南的品牌门店已经超过了四百家。这种提前布局,让他们在政策东风吹来之时,能够立刻抢占先机。

完善的生产体系、稳固的品牌认知、持续的创新投入,这三大法宝让中国电动车在越南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今年八月底,越南政府首脑还在上海与雅迪高管会面,明确表示欢迎雅迪在越南持续发展。

日本企业,不是输给了中国企业的产品,而是输给了自己对时代趋势的迟钝和犹豫。

一纸禁令,20年复仇!中国“小电驴”反杀日本摩托,在越南抢回生意-有驾

日本出局了对手换人了

当外界的目光还聚焦在中日企业的“新仇旧恨”上时,越南市场的真实战局,其实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日本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上的步履蹒跚,让他们在新赛道上几乎毫无竞争力。有数据显示,日系某款电动两轮车,在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里,仅仅卖出了600辆左右。这个数字,对于庞大的越南市场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说,在这场电动化的新战争里,日本企业已经基本出局。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品牌可以高枕无忧。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实是,当前越南电动两轮车市场最大的玩家,并不是来自中国或者日本,而是越南的本土品牌。

以VinFast和Pega为代表的越南本土厂商,凭借着地利人和的优势,已经悄悄占据了越南电动车市场将近七成的份额。他们更懂本地消费者的需求,渠道铺设也更为深入。

中国“小电驴”在完成了对日本摩托车的“复仇”之后,抬起头才发现,真正的硬仗对手,已经变成了这些实力不容小觑的“地头蛇”。竞争的格局,已经从过去的中日对决,演变成了一场更为复杂的,包含了中国品牌、日本残余势力以及越南本土豪强的三方博弈。

一纸禁令,20年复仇!中国“小电驴”反杀日本摩托,在越南抢回生意-有驾

禁令有了人心还没跟上

禁摩令的颁布,为电动两轮车描绘了一个无比广阔的市场前景。那730万辆即将被替换的燃油摩托车,就像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但现实情况是,这个市场看似巨大,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消费者的选择,往往比政策的推行要慢上半拍。

协会统计的数据揭示了这种矛盾。今年前六个月,越南市场总共卖出了超过128万辆两轮车,但其中电动两轮车的销量仅仅只有20.9万辆。绝大多数越南人,在当下这个时间点,依然选择了购买燃油车。

原因其实非常现实。越南常年空气潮湿,加上多山地、城市路况复杂的特点,让消费者对车辆的动力和续航有着极高的要求。在他们目前的认知里,燃油摩托车在这两个方面,表现得更可靠、更让人放心。

这意味着,虽然政策的东风已经吹来,但消费者的观念和使用习惯还没有跟上。这个被禁令催生出的巨大市场,目前仍然像是一片需要精心培育和教育的“盐碱地”,而不是一块可以随手采摘的果园。

中国品牌面临的挑战,已经不再是如何击败日本对手那么简单,而是要思考,如何在一个消费者心智尚未完全转变的市场里,通过技术和产品,真正打动他们,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从油车转向电车。

一纸禁令,20年复仇!中国“小电驴”反杀日本摩托,在越南抢回生意-有驾

结语

中国“小电驴”在越南对日本摩托车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本质上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商业竞争,而是一场基于长远战略眼光的“趋势狙击”。它成功地预判并利用了全球绿色环保的大势,在关键时刻卡住了身位,从而完成了对二十年前那场因短视和质量危机而惨败的自我救赎。

然而,历史的复仇,仅仅是故事的序章。随着日本燃油车的退场,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如何在一个尚未完全成熟,且由强大本土品牌主导的市场中,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过硬的产品实力,去赢得那730万燃油摩托车用户的未来,这才是摆在中国品牌面前最核心的课题。

这场关乎未来格局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