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短短两年交付超10万台,方程豹这势头实在太野了!

当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新能源品牌,将10万把车钥匙交到用户手中时,整个行业都忍不住为之侧目。这就是方程豹交出的成绩单——18个月,10万台交付量,与小米、问界并列新势力最快破10万台的TOP3阵营。作为一个定位“个性化”的新锐品牌,这样的速度已不能用“快”来形容,而更像一场精准的技术与市场共振。

三箭齐发:精准命中三大细分市场

方程豹的成功首先源于产品矩阵的差异化布局,三款车型如三支利箭,射向截然不同的用户圈层:

- 豹5:电驱越野的开山之作

作为首款车型,豹5搭载比亚迪自研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与云辇-P智能系统,彻底颠覆了传统硬派越野“高油耗、舒适性差”的痛点。它不仅以48913辆的年销量斩获2024年新能源硬派越野销冠,更在2025年持续领跑细分市场。从30%电量征服尼三锅,到单人单车穿越塔漠N39,再到创下混动汽车海拔5980米的吉尼斯纪录,豹5用硬核实力重新定义了电驱越野的边界。

不到短短两年交付超10万台,方程豹这势头实在太野了!-有驾

- 豹8:高端智能的国货旗舰

定位40万级市场的豹8,是比亚迪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全球首款智能硬派SUV。其集成四大王牌科技,成为华为智驾系统中唯一的硬派车型。2025年1-4月,豹8以约40万元成交均价跻身高端新能源SUV销量TOP3,与问界M9、理想L9同台竞技。中汽顶级安全碰撞全优成绩,更让“国货豪华”有了硬核背书。

- 钛3:科技潮品的破圈利器

为扩大用户基数,方程豹推出起售价13.38万元的钛3,主打“城市通勤+轻越野”场景。这款纯电紧凑SUV以“1机3舱”潮改设计、iCT安全架构和E+2C智能套件,精准击中年轻群体需求。上市后迅速爆发,2025年6月销量突破1.2万辆,登顶“方盒子车型”周销榜。在郑州等年轻消费高地,钛3甚至占品牌销量的13%,成为现象级爆款。

不到短短两年交付超10万台,方程豹这势头实在太野了!-有驾

技术平权:用“电”打破二元对立

方程豹的底层逻辑,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个性平权”。其品牌哲学直指用户需求的核心矛盾:

- 豹系列用DMO平台与云辇-P系统,解决了“性能与舒适”“性能与智能”的二元对立。例如豹5的“城野两栖”特性,让用户无需在通勤舒适与越野能力间妥协。

- 钛系列则以“无限潮改”设计语言,消融“主流与个性”的鸿沟。钛3可换前脸设计让千车千面成为可能,将小众潮流转化为大众认同。

不到短短两年交付超10万台,方程豹这势头实在太野了!-有驾

这种技术赋能的差异化,使方程豹避开了同质化红海竞争。正如钛3的爆发所印证:当一款车同时具备机甲风外观、四座大空间、501公里续航及可选高阶智驾时,年轻人很难不动心。

从池塘到海洋:把小众赛道变成大众市场

硬派越野本是“小池塘”,方程豹却通过产品定义将其拓展为蓝海:

- 场景融合:豹5将云辇-P底盘与电驱系统结合,让用户既能日常通勤省油安静,又能戈壁爬坡。

不到短短两年交付超10万台,方程豹这势头实在太野了!-有驾

- 功能破界:豹8通过华为ADS 3.0实现硬派SUV首发城市NOA功能,颠覆了“越野车不智能”的刻板印象。

- 价格下探:钛3以13万级定价打入主流市场,六成用户为首次购车的年轻群体,显著扩宽品牌基数。

这种“平衡术”成效显著:2025年6月,方程豹终端销量达18903辆,同比激增605.3%。此时距10万台里程碑仅过去一个月,其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2.28万辆,印证了“小众个性”与“大众需求”并非悖论。

生态共建:10万车主成为品牌合伙人

不到短短两年交付超10万台,方程豹这势头实在太野了!-有驾

方程豹的高黏性用户生态,是其持续增长的隐形引擎:

- 圈层运营:线上社区分享改装灵感,线下豹友俱乐部组织戈壁探险、公益救援等活动,形成“兴趣共同体”。

- 价值共鸣:品牌深度绑定中国航天,583家族护航神舟十九号返航、神舟二十号发射,以“国家队”身份强化技术信任。在热播剧《绝密较量》中,方程豹更成为国安行动专用车,被网友称为“国安大院标配”。

- 情感赋能:设立“豹以援手”百万救援基金,将车主善举与品牌价值联结。如河北洪水救援者李亚星获赠豹5的事件,让用户从“消费者”升级为“品牌共建者”。

不到短短两年交付超10万台,方程豹这势头实在太野了!-有驾

未来已来:钛7开启全域覆盖新时代

随着钛7的亮相,方程豹产品矩阵完成最后拼图。这款近5米长的中大型纯电SUV,搭载1.5T插混与180km纯电续航,支持激光雷达选装,定位25-35万元市场。它与豹5(30万级)、豹8(40万级)、钛3(13万级)形成20-50万元价格带的全覆盖,真正实现“从硬派到潮玩,从专业到主流”的无缝衔接。

回望18个月10万台的征程,方程豹的爆发绝非偶然。它以技术为矛,刺穿细分市场的边界;以用户为盾,构筑情感连接的壁垒。当中国汽车工业从“制造”向“创造”跃迁,这个敢用“求解”精神探索未知的品牌证明:在新能源的巨浪中,最澎湃的动力永远来自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而10万把钥匙,正是时间给出的第一份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