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外国老人试驾小米SU7 Ultra的视频近日引发热议,视频中这位驾驶者满脸笑容,称赞车辆"像F1赛车一样有趣"。多家自媒体将这位驾驶者描述为法拉利副主席皮耶罗·法拉利,并宣称这是在法拉利总部拍摄的场景,这一说法真实性如何?
事实上,法拉利购买小米SU7 Ultra用于研究确有其事,这本身就标志着中国电动车在性能领域获得的国际认可。但从视频细节分析,所谓的"法拉利副主席试驾"很可能是一场乌龙。经观察发现,视频拍摄地并非意大利马拉内罗的法拉利总部,驾驶者也并非皮耶罗本人,而是一位普通外国老人在中国试驾的场景。
这场误会的传播轨迹颇具典型性。最初由国内自媒体"移花接木"将普通试驾视频冠以法拉利高管的名号,随后更多媒体不经核实便跟风转载,最终形成一个看似可信度极高的"新闻"。这种操作手法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屡见不鲜,利用了受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权威认证的渴求。
抛开身份误认的事件本身,法拉利采购小米SU7 Ultra这一动作本身就值得关注。作为顶级跑车制造商,法拉利此举表明其对小米电动车技术的重视。SU7 Ultra确实拥有媲美超跑的加速性能和操控体验,0-100km/h加速仅需2.78秒,最高时速达265km/h,空气动力学设计也借鉴了赛车理念。
这一事件也反映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新阶段。以往是自主品牌学习国外技术,如今则出现了国际车企研究中国电动车的反向流动。小米作为手机厂商跨界造车,其首款产品就能获得法拉利这样的顶级车企关注,某种程度上已经证明了其产品力。
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与传播伦理问题在这一事件中同样凸显。部分自媒体追逐流量不核实信源,部分网友急于为中国品牌"正名"而轻信不实信息,这种互动模式最终伤害的是整个网络生态的公信力。"让子弹飞一会儿"的审慎态度在信息爆炸时代尤为珍贵。
无论是否存在身份误认,小米SU7 Ultra引发的国际关注已成事实。这也许是中国电动车发展的一个缩影——产品实力已经达到国际水准,但品牌认知度和公信力建设仍需时间。对消费者而言,关注产品本身比追逐名人效应更为务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