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大新闻,宾利发布了一款新车,叫MULLINER Batur敞篷版。
这名字听着挺长,但重点是,这车不是咱们平时在马路上看到的那种车,它更像是一件摆在博物馆里的艺术品,只不过这件艺术品能开,而且跑得飞快。
这车全球就造16台,第一台刚刚造好,官方把照片放了出来,一下子就在网上火了。
大家讨论的不是这车零百加速几秒,而是它身上那些普通人想都想不到的细节,简直是把造车这件事做到了一个新高度。
咱们今天就来掰开揉碎了聊聊,这台车到底神在哪儿。
首先得说它的车漆,官方给这个绿色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Verdant Jade”,翻译过来大概是“翠玉绿”的意思。
但这可不是普通调色师在电脑上随便调出来的颜色。
为了让这个绿色看起来与众不同,宾利专门跑到了英国一个叫斯塔福德郡的地方,找到了一个特定的矿脉,从里面开采出一种叫“层状云母”的矿石。
这就好比做一道顶级的菜,非得用某个山头的特定蘑菇一样,源头就给限定死了。
拿到了这种珍贵的矿石原料后,他们把它磨成非常非常细的粉末,细到什么程度呢?
每一颗颗粒的直径都不能超过30微米。
咱们普通人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概是70微米,也就是说,这些用来做车漆的闪光颗粒,比头发丝的一半还要细。
为什么要这么较真?
因为只有这么细的颗粒,才能在阳光下反射出那种像水面波纹一样,不断变化的光影效果,让整个车身看起来是“活”的,而不是一块死板的铁皮。
为了把这种特殊的车漆完美地喷到车身上,工厂里的老师傅们也是下了苦功夫。
整个喷涂过程要重复整整12遍。
而且每喷完一遍,不能马上喷下一遍,必须把车放在一个温度和湿度都严格控制的房间里,静静地待上48个小时,也就是整整两天。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层油漆和里面的金属颗粒能够均匀、自然地沉淀下来,和车身紧密结合。
整个喷漆流程算下来,光是等待和喷涂,就得花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这种不计成本、不计时间的做法,就是为了达到一种肉眼可见的极致效果,让这台车在任何光线下都显得与众不同。
看完了外面,我们再来看看车里面。
这台车的内饰,简直就是一本材料学的教科书。
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方向盘和一些按钮上用的18K金装饰。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觉得,车里用点黄金不稀奇,很多豪华车都有。
但宾利这次的玩法完全不一样。
他们用的不是那种贴上去的金片或者镀金,而是用上了现在最火的3D打印技术,直接把18K金打印成了厚度只有0.3毫米的薄片。
这个厚度比我们平时用的打印纸还要薄。
最厉害的是,这片薄薄的黄金,是和底下的碳纤维材料一起,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长”在一起的,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复合材料。
这样做的好处是,它既保留了黄金那种冰凉、厚重的真实触感,又把重量控制得极低。
这么一套黄金装饰件,总重量才22克。
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平时吃的一小包薯片,大概就有40克。
也就是说,你手里握着的方向盘上的真金,重量还不到半包薯片。
这就完美解决了豪华和轻便之间的矛盾,既有面子,又不影响驾驶。
内饰里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设计,就是座椅上的缝线。
这个缝线用了一种很特别的材料,官方管它叫“热成像粉”。
这种材料的来源说出来可能大家会觉得很惊讶,它和我们去医院做CT检查时,打到身体里的那种造影剂属于同一类物质。
它的特性就是对温度特别敏感。
到了晚上,车里光线很暗的时候,你坐到座椅上,这些缝线就会吸收你身体散发出来的热量,然后发出一种非常非常微弱的光。
这种光不像车里的氛围灯那么亮眼,而是一种若有若无、像萤火虫一样的光芒,感觉就好像这台车能感受到你的存在,在跟你进行一种无声的交流。
而且这东西不只是好看,还特别耐用。
官方专门出了一份测试报告,证明这种缝线在经过50万次的反复弯折之后,发光效果一点都不会减弱,质量绝对过硬。
最后说说这台车的心脏——发动机。
宾利Batur敞篷版用的是一台6.0升排量的W12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可以说是宾利的招牌,也是汽车工业史上的一个传奇。
但可惜的是,因为环保法规越来越严,这种大排量的发动机马上就要停产了。
所以,这台车上装的,就是最后一批、也是性能调校到最顶级的W12发动机,可以说是绝唱了。
为了让这台传奇发动机的告别演出更完美,工程师们在细节上做了最后一次优化。
他们用非常精密的机床,把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内部形状重新打磨加工,让空气进入发动机的道路变得更通畅。
这个小小的改动,让发动机的“呼吸”效率提升了5%,动力输出也变得更顺滑。
为了让车主能随时欣赏到这颗强大的心脏,宾利还特意把发动机盖换成了一块透明的聚碳酸酯材料。
车主打开引擎盖,就能清楚地看到发动机的每一个细节,还有上面用激光刻上的专属编号“001/016”,表明这是16台中的第一台。
这种设计,让发动机不再是藏在里面的冰冷机器,而是一件值得被观赏的工业艺术品。
总的来说,这台宾利MULLINER Batur敞篷版,从里到外都透露着一种“不妥协”的精神。
它向我们展示了,当一个汽车品牌不考虑成本、不考虑销量,只为了追求工艺和美学的极限时,能做出什么样的产品。
这16台车早早就被全球各地的富豪们预订一空了。
据说,车主们还能通过一个专属的手机APP,实时观看自己的车在工厂里是怎么一步步被组装起来的。
更有趣的是,下一台车主在选择颜色和内饰的时候,需要从30种从未公开过的配方里进行“盲选”,保证每一台车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种玩法,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对一辆普通汽车的认知,它更像是一个顶级的收藏品,代表了传统手工艺和现代科技结合的最高水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