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起电动车新规落地!4类行为直接处罚,无牌、非标车上路后果严重

4月即将画上句号,作为长期关注电动车行业动态的观察者,有必要提醒广大车主:5月骑行电动车时,4类行为已被多地明确列为违规并将实施处罚,一旦触碰红线就可能面临罚款等惩戒。

5月起电动车新规落地!4类行为直接处罚,无牌、非标车上路后果严重-有驾

电动车用户都清楚,佩戴安全头盔是2020年“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推行后,各地交管部门重点查处的违规项。但佩戴头盔只是安全规范的一部分,为进一步减少电动车事故发生率,还有4类行为同样禁止车主触碰。

1.过渡期届满的非标车禁止继续上路

电动车推行上牌制度,核心目的之一是方便交管部门划分车辆类型,不同类型的电动车对应的合法上路期限存在差异。

5月起电动车新规落地!4类行为直接处罚,无牌、非标车上路后果严重-有驾

电动自行车:符合国家标准的两轮电动车辆,可长期使用,车主可根据车辆实际状况自主决定淘汰时间。

电摩类、电动三轮车:按照摩托车管理标准执行,最长合法上路年限为13年。

非标车:涵盖非标两轮车、三轮车及四轮车,这类车辆仅能申领“临时号牌”并设置使用过渡期,过渡期结束后严禁再上路行驶。

5月起电动车新规落地!4类行为直接处罚,无牌、非标车上路后果严重-有驾

5月处罚标准:多地已明确非标车逾期上路的处罚措施。湖北大冶对该行为直接罚款300元;河北省实行阶梯处罚,首次违规给予警告并责令整改,拒不改正的处以200元罚款,二次违规将依法收缴车辆。

2.禁止为电动车加装遮阳伞、遮雨棚后上路

5月起电动车新规落地!4类行为直接处罚,无牌、非标车上路后果严重-有驾

5月全国多数地区气温攀升,高温天气下骑电动车出行确实不便,部分车主会通过加装遮阳伞、遮雨棚的方式提升骑行舒适度。

但这种看似实用的改装,会破坏车辆原有稳定性,同时遮挡车主视线,大幅增加出行安全风险。每年四五月,违规加装遮阳伞、遮雨棚的行为都是交警专项整治的重点。

5月起电动车新规落地!4类行为直接处罚,无牌、非标车上路后果严重-有驾

对于此类违规加装行为,交警部门已提醒车主自行拆除。若未拆除就上路被查处,将被要求恢复车辆原状,并依据相关规定给予警告或罚款。建议车主通过穿戴防晒衣等方式提升夏日骑行舒适度,电动三轮车如需加装车篷,必须完成备案手续,私自加装同样会面临处罚。

3.严禁电动车无牌上路行驶

部分车主抱有侥幸心理,认为电动车不上牌,即便闯红灯、不戴头盔等违规也能逃避交警查处。但目前全国多地已启用“人脸识别+大数据”技术开展违规筛查,这类投机想法已完全不可行。

交警部门对无牌电动车的查处力度持续加大,且新购置电动车大多实行带牌销售政策,车主再以“新买车辆未及办理牌照”为由辩解已无效。

5月起电动车新规落地!4类行为直接处罚,无牌、非标车上路后果严重-有驾

无牌上路的处罚标准因车型不同有所区别:

电动自行车:未依法完成登记手续即上路行驶,将被处以5至50元罚款。

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此类行为将被给予警告或200元罚款,记9分,同时扣留车辆。

4.禁止电动车违规停放与充电

除上路行驶的违规行为外,5月多地针对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出台新管理条例,明确自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类行为将成为重点查处对象。

5月起电动车新规落地!4类行为直接处罚,无牌、非标车上路后果严重-有驾

北京市5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消防条例》中,明确禁止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及进入电梯,违者个人最高可被罚款1000元;《重庆市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也将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实施。

电动车违规停放与充电虽不直接引发交通事故,但违规停放可能堵塞消防通道,违规充电极易引发车辆自燃,会直接威胁自身及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每位车主都应使用合规充电设施,并按规定规范停放车辆。

5月起电动车新规落地!4类行为直接处罚,无牌、非标车上路后果严重-有驾

5月起,电动车车主需严格规避上述四类行为,分别是过渡期结束的非标车继续上路、加装遮阳伞上路、无牌上路以及违规停放充电,一旦违规将面临相应处罚。

对于5月起实施的电动车四类禁行新规,你有怎样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