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刚开始还挺有信心的,毕竟咱们是新势力嘛,成立才几年的事。2023年发布的那会儿,官方数字告诉我,差不多能做到每月几千辆,还是算不错的,毕竟战场上的对手那么多。一开始还想着,靠价格和渠道,瞧还能咸鱼翻身。可是没想到,红旗汽车竟然反超了。
你知道吗?2025年前十个月,红旗累计销量快到了38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将近10%。工资单上的数字跳舞,一天比一天漂亮。尤其是10月份,单月销量就在45000+,涨幅接近20%。我翻了个表,觉得这个增长有点天方夜谭,回想起来,也不全是偶然。
红旗这次表现得真不错。为什么会突然追上咱们呢?我觉得除了品牌那一贯的高端形象外,新能源的发力起了大作用。你别笑,红旗的新能源车也在偷偷摸摸打算盘。他们推出的天工05,配置丰富,科技感十足,完全是真香路线。乍一看,豪华纯电轿车,跟奔驰、宝马和奥迪都不是一个档次,但国内消费者的心理很微妙——更愿意支持国货还带点面子。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天工05靠什么抢眼?它搭载司南智驾系统,咋说呢,就像车里装了五个车神。高通SA8650P芯片+十个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让自动驾驶变得更真。这套东西如果放到合资品牌,起码得多花个十万吧?但红旗把技术配置做成标配。对比起同价位的车型,配置似乎不差钱。
接着我又想了想,红旗的硬实力其实还藏在安全方面。比如天工05的主动安全配置:支持城市领航、高速领航,还能全场景泊车辅助。你说,家门口做饭的阿姨,日常倒腾倒腾就够用了。自动紧急制动、车道偏离预警、盲点监测,花心思在细节上。相比起咱们车,虽然价格都在相差几千块,但配置确实拉开差距。
我还是觉得有点悬。我就奇怪了,为啥红旗突然能追上咱们?这几年类似的情况不少,车企的变脸速度总让我猝不及防。是不是他们偷偷挖了不少技术坑?其实我心里也没底,不太懂中国造车潜规则。只是觉得,他们借助的,是国家加持的新能级政策,和一些巧搭出来的配置。
红旗敢在市场上硬碰硬,是值得敬佩的。至少他们不怕折腾,从研发到供应链都体现出很强的抗压力。你知道我一直觉得,车子就像买菜,挑最鲜,价格还合理,才不亏。可越是这样,内部的供应链就越像快递员,得管好每个菜篮子。
说到供应链,我认识个修理厂的李师傅。去年,他跟我说,红旗在供应链上动了大手笔,把国产零件的占比提升到7成(我猜的,没细查),结果就是少了中间商的环节。车里的芯片供应,也跟得上国家芯片战的节奏。我们的车企,要走在这条线上,才能少点等料的烦恼。
这让我想起之前我看到的百公里成本,红旗的新能源车,电池和电机的成本比起咱们之前估算的要低不少。大概每百公里能控制在0.2-0.3元左右(用粗心算的)。一辆车的保值率,我估摸着也能达到55-60%。这还只算了表面,没算政府补贴和后续维护。
红旗在新能源领域的突破,让我有点意外。其实他们一直偏稳健,这次冲刺的理由,可能还是看到了市场的潜在巨大需求。毕竟,城市车、年轻消费者、国产牌子——这三者结合,就像金三角一样有看头。
不过啊,你们觉得,未来会不会出现一种新的黑马?我不太相信,谁会一直稳扎稳打?还是说,这里边还是套路深。说不定,咱们还没发现,哪家厂商暗中下了杀手锏。
(就算我分析得再透,也不一定准嘛。毕竟,车市变化太快,有时候一个政令、一场风向,就能摇一摇市场风向盘。)如今看到的,就是一种猜测+观察。下一个角逐的焦点,会是谁?哪个品牌会渡过这场变革之浪?
我也不知道,但我觉得,平心而论,红旗这次能追赶上咱们,真不是巧合。他们把资源、产能、技术和营销,都调动得到位了。而咱们,还是得认认真真琢磨,怎么才能再快一点。
提个小问题:你们觉得,未来哪一块拼图最容易被忽略?还是要看底层逻辑。至于我嘛,就留点疑问,期待未来哪家出圈还真有点料。毕竟车市,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变脸的玩家。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