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凯客车9月狂飙241%!“印钞机”焊死,同行哭了

魔幻的九月,有人在朋友圈里晒旅行被堵在高速上的照片,有人在格子间里对着永远亮着的钉钉流泪,而有的公司,在别人都以为天要塌了的时候,正悄悄把电表盘转出火星子。

安凯客车9月狂飙241%!“印钞机”焊死,同行哭了-有驾

说的就是安凯客车。

当大伙儿还在讨论经济是“温和复苏”还是“过热前兆”这种玄学问题时,安凯九月份的销量数据直接把桌子掀了,同比暴涨241.25%。这已经不是“跑赢大盘”了,这是直接把大盘按在地上摩擦,还问它服不服。

更骚的是,这不是偶然中彩票,而是“六连涨”。这意味着,当同行还在拜佛求锦鲤的时候,安凯已经把印钞机焊死在了自家车间里,稳定输出,持续凶猛。这就很有意思了,客车这行当,尤其是技术门槛高、老头子玩家多的6米以上中高端市场,不是谁嗓门大谁就能赢的。安凯一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凭什么能在这里面杀疯了?

安凯客车9月狂飙241%!“印钞机”焊死,同行哭了-有驾

这背后不是什么商业奇迹,而是一套朴实无华且枯燥的丛林法则:在别人搞不明白的时候,你先搞明白;在别人看清楚的时候,你已经把事情干完了。

安凯的第一刀,砍向了需求的七寸。

安凯客车9月狂飙241%!“印钞机”焊死,同行哭了-有驾
安凯客车9月狂飙241%!“印钞机”焊死,同行哭了-有驾

过去大家买客车,图个啥?能拉人,能跑,别半路抛锚就行。但现在这个时代,人变了,需求也变骚了。坐车不再是为了从A点到B点,而是A点到B点这个过程本身,得舒服,得有排面,得能发朋友圈。

这就叫场景化。旅游的,通勤的,接老板的,能是同一种车吗?当然不能。安-凯深谙此道,把产品线玩成了一手精准的手术刀。

你想搞高端旅游,不想让客户挤在沙丁鱼罐头里抱怨人生?安凯直接甩出N系列,从7米到13米,商务接待的小金刚,定制旅游的陆地头等舱,应有尽有。特别是那个N71E,开起来电耗低得像偷电,动力猛得像打了鸡血,外观看着像大佬的座驾,内饰坐进去像回了家。主打一个“全能”,让客户挑不出毛病,只能乖乖掏钱。

你觉得这就完了?天真。安凯最骚的操作,是把公交车玩成了城市网红打卡地。

双层观光巴士这种东西,很多城市都有,但大多是“到此一游”的铁盒子。安凯不这么玩,它把车变成了“行走的文化符号”。在上海,它是串联红色记忆的流动党课;在北京,它是让你隔着全景天窗撸串的“美食巴士”;在海口,它是飘着茶香的“老爸茶馆”;甚至在拉萨,它都成了独一份的美食观光车。

这已经不是卖车了,这是在给城市做内容运营,打造移动的IP。车还是那个车,但故事不一样了,价值自然也就不一样了。这种车甚至一路骚到了美利坚、英吉利、澳大利亚,让老外们也体验一下什么叫东方神秘力量。

至于传统的公交市场,安凯也没落下。纯电动、插电混动、氢燃料,别人还在做PPT画大饼,安凯已经把覆盖5.6米到12米的全家桶摆上了货架。别人喊着要“绿色转型”,安凯直接说:“别喊了,车在这,拿去用。”

你看,当你的产品不再是冷冰冰的工业品,而是能精准解决特定人群在特定场景下特定痛苦的解决方案时,生意自然就来了。这不叫定位,这叫读心术。

光会读心术还不够,你得有把想法变成现实的肌肉。安凯的第二板斧,是看似枯燥无味,实则招招致命的技术。

安凯客车9月狂飙241%!“印钞机”焊死,同行哭了-有驾
安凯客车9月狂飙241%!“印钞机”焊死,同行哭了-有驾

现在这年头,言必称“智能”,动不动就“生态化反”。但很多公司的技术,都活在发布会的PPT和通稿里,一问量产,就说“快了快了”,一问上路,就说“再等等”。

安凯不一样,这家公司有点技术宅的实在劲儿。它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手里攥着一大把专利,覆盖了从三电到智能网联的核心领域。但它不爱吹牛逼,而是把技术掰开了揉碎了,塞进用户最需要的地方。

这就叫“为场景而技术”,不是为了秀肌肉,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最典型的就是智能驾驶。当别人还在实验室里跑模型的时候,安凯的L4级智能驾驶客车已经搞起了小批量的示范运营。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它把代码和算法,从电脑里搬到了真实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城市开放道路上。

安凯客车9月狂飙241%!“印钞机”焊死,同行哭了-有驾

这种“从实验室到实路”的跨越,价值千金。它不仅让安凯积累了海量的、别人花钱都买不到的真实路况数据,这些数据又能反过来喂给研发,让技术迭代得更快,最终变成产品实打实的竞争力。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别人还在比划招式,他已经天天在街头跟人实战,谁的战斗力更强,一目了然。

用户的痛点是什么?安全、省心、能赚钱。安凯的技术就是冲着这些去的。当你的技术能切实地为用户创造价值,而不是停留在“不明觉厉”的口号上时,你的护城河才算真正挖了起来,里面还得是通电的那种。

如果说国内市场是安凯的粮仓,那海外市场就是它新开的、冒着热气的金矿。

今年前9个月,安凯往国外卖了快4000辆客车,同比增长178%。很多人一听出口,第一反应就是“价格战”,靠便宜换市场。但这种玩法,就像喝盐水解渴,越喝死得越快。

安凯的海外玩法,突出一个“战略耐心”。它不搞天女散花式的全面铺开,而是玩“根据地”战术。在每个大区市场,比如中东、欧洲、中亚,集中所有资源,先死磕一两个国家,把这个地方做深做透,打造成样板间。然后利用这个样板间的口碑和影响力,像涟漪一样,自然辐射到周边国家。

这叫“以点带面”,看着慢,其实最快。

更狠的是,安凯卖车,从来不只是把车交到客户手上就完事了。它搞“本地化运营”,直接把服务团队派过去常驻,建区域服务中心,备件、培训、远程诊断一条龙服务。解决了海外客户最大的噩梦——“售后难”。

你把客户当上帝,客户就把你当财神。这种近乎偏执的服务,换来的是铁打的信任和口碑。所以安凯的车能遍布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不是靠运气,而是靠这种体系化的深耕。

出口的高增长,不仅让安凯的销量数字更好看,更重要的是优化了它的业务结构,让它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性大大降低,抗风险能力直接拉满。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智慧,简单,但有效。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安凯客车凭什么能持续“六连涨”?

没有什么魔法。无非是当别人还在仰望星空、大谈概念的时候,它选择低头走路,把每一件事都做得比别人更深、更实一点。

用读心术一样的产品力,精准切入用户最痛的场景;用实战派的技术创新,把产品的价值焊死;再用根据地式的海外布局,给自己开辟出一条宽阔的第二增长曲线。这三件事,说起来简单,但每一件都需要长年累月的投入和坚持。

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这个巨大的赌场里,所有玩家都被迫重新洗牌。这不再是单纯比谁的产能大、嗓门响,而是比谁的牌技更高、底牌更硬、心态更稳。

安凯的崛起,与其说是一个企业的成功,不如说它给这个浮躁的行业提了个醒:所有花里胡哨的商业模式,最终都要回归到产品、技术和服务的本质。

而那些真正能笑到最后的,往往不是最会讲故事的,而是那些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默默磨刀霍霍的狠人。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