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说,不是电车以前不能装变速箱,是以前没必要。
早几年电车刚普及的时候,大家买电车主要是啥?市区代步,每天开个三五十公里,最多周末去周边转一圈,单级减速器就够用了。那时候电机只要能满足起步快、市区开着顺,就没人在意高速怎么样,毕竟跑长途大家还是优先选油车。
但现在不一样了,电车渗透率都快 40% 了,买电车的人早就不满足于代步了,有人要开着去自驾游,从北京开到云南;有人喜欢越野,去沙漠里豁车;还有人每天通勤就得跑七八十公里高速,这时候单级减速器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懂的都懂,高速上电车掉电快得让人揪心。
就说跑高速这个事,绵有个朋友开的是老款的纯电车,单级减速的,上次他从上海开到杭州,全程高速 180 公里,出发的时候表显续航 400 公里,结果到地方还剩 120 公里,掉电快一半了。他说开 120km/h 的时候,明显感觉电门踩下去没那么有劲,而且仪表盘上的电耗数字蹭蹭涨,以前市区开也就 13kWh/100km,高速直接干到 22kWh/100km,这就是单级减速器的问题:电机转速太高了。
一般单级减速的电车,120km/h 的时候电机转速能到 16000 转,这时候电机早就跑出高效区了,效率掉个 5% 到 8% 很正常,效率一低,电耗自然就高,续航也就跟着缩水。
这时候变速箱就派上用场了,不是说加个变速箱就能让电机变厉害,是能让电机一直待在舒服的“工作区”里。比如广汽埃安的 2 挡 DHT,低速的时候用 1 挡,齿比大,电机转速不用太高就能输出大扭矩,起步的时候照样“抬头”,跟单级的车没区别;等速度超过 60km/h,就换到 2 挡,齿比变小,这时候 120km/h 的速度,电机转速能降到 9000 转左右,正好在高效区里,电耗一下就下来了。埃安官方说这样高速续航能提升 12%,绵觉得这个数靠谱,毕竟转速降下来了,效率上去了,省电是肯定的。
而且不只是省电,还有噪音的问题。绵坐过朋友的电车跑高速,速度上 110 之后,车里能听到电机的嗡嗡声,虽然不算大,但长时间开着也烦。后来坐过一次带 2 挡变速箱的电车,同样 120km/h,明显感觉噪音小了,销售说 NVH 分贝降了 3dB,别看就 3dB,实际感受就是以前像开着窗听路边的声音,现在像关着窗,舒服多了。这也是因为电机转速低了,震动和噪音都跟着减小,这对长途驾驶来说太重要了,毕竟谁也不想开三四个小时车,耳朵里一直嗡嗡响。
除了高速续航和噪音,还有越野这个场景。以前大家觉得电车越野不靠谱,因为电机虽然扭矩大,但持续输出能力不行,而且低速的时候容易过热。但现在不一样了,比如比亚迪豹 5,就装了 2 挡变速箱,越野的时候用 1 挡,轮端扭矩能放大很多,爬陡坡、过炮弹坑的时候,动力输出更稳,不会像单级车那样,稍微给点电就窜,松点电就停。
绵还看过豹 5 的越野视频,在沙漠里冲坡,全程动力很线性,不像有些单级电车,冲一半就没劲了。还有长城的山海炮 PHEV,用的是 3 挡变速箱,轮端扭矩能到 11000Nm,3 吨重的皮卡,零百加速能到 8 秒,馈电油耗还降了 8%,
可能有人会问,加变速箱不是增加成本吗?车企愿意加,肯定是算过账的。绵查过公开数据,加一套 2 挡变速箱,物料成本加研发摊销,大概在 7000 到 10000 块钱。但如果不加变速箱,想达到同样的高速续航,得多加 8 到 10 度电池,10 度电池的成本差不多 1.2 到 1.5 万,还得增重 80 公斤。
这么一算,加变速箱反而比加电池便宜 4000 到 5000 块,而且车轻了,操控也更好,市区开着也更灵活。对于 20 万级的电车来说,这 5000 块的成本差,要么能让车企多赚点,要么能给用户多加点配置,比如换个更大的屏幕,或者加个座椅加热,怎么都划算。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新能源市场太卷了,大家都在找差异化。以前车企比续航、比快充、比智能座舱,现在这些配置大家都有了,怎么才能吸引用户?变速箱就成了一个新的卖点。
比如蔚来 ET9,直接上了 4 挡电驱,宣传的时候特意说“140km/h 高速续航不打折”“连续超 100 辆车不费力”,这就是针对高端用户的需求,毕竟买 ET9 的人,经常要跑长途,对高速性能和续航稳定性要求高。还有问界 M9,虽然是增程式,但也用了多挡变速箱,宣传“高速油耗比油车还低”,这也吸引了不少以前开油车的用户,毕竟大家换电车,还是不想在续航和油耗上妥协。
不过绵得说句实在的,不是所有电车都需要装变速箱。比如 10 万以内的代步车,像五菱宏光 MINIEV、比亚迪海鸥,每天就开个二三十公里,最多在市区里转,单级减速器完全够用,加个变速箱反而增加成本,用户也用不上,还不如把钱花在增加续航或者换个好点的座椅上。
还有一些城市通勤为主的小车,比如欧拉好猫,市区开着灵活,单级减速的平顺性也够,没必要加变速箱。所以以后的趋势肯定是“单级 + 多挡”并存,看车型定位,代步车买单级,长途、越野、高端车型选多挡,这样才合理。
而且我们国家的车企在变速箱技术上,现在也越来越厉害,不像以前有些核心技术要靠进口。比如比亚迪的 2 挡 DHT,是完全自主研发的,从设计到生产都在国内,还有华为的多挡电驱桥,集成了电机、变速箱、减速器,体积小、效率高,这些技术不仅能用在国内的车型上,以后还能出口到老外,比如比亚迪在海外卖的车型,也开始装自主研发的变速箱,这说明我们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已经从“跟跑”变成“领跑”了,这一点绵觉得特别自豪。
可能还有人觉得,装变速箱是“开历史倒车”,觉得电车就该简单,加变速箱是复杂了。但绵不这么认为,技术的发展不是越简单越好,是越适合用户需求越好。以前燃油车从 4AT 到 6AT,再到现在的 8AT、9AT,不也是因为用户对平顺性、油耗的要求越来越高吗?
电车现在从单级到多挡,也是一样的道理,都是为了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比如以前大家觉得电车跑不了长途,现在有了多挡变速箱,高速续航提升了,就能跑长途了;以前觉得电车不能越野,现在有了多挡变速箱,越野性能上去了,就能去豁车了,这不是技术进步吗?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长期使用成本。绵算了笔账,一辆带 2 挡变速箱的电车,高速电耗比单级的低 9% 左右,假设每年跑 1 万公里高速,每度电 1.5 元,一年就能省 135 元,虽然不多,但十年就是 1350 元。
而且电池的衰减也跟充放电次数有关,续航长了,充电次数就少了,电池衰减也慢,比如单级车一年充 50 次电,多挡车一年充 45 次,十年就能少充 50 次,电池寿命自然更长,这也是长期的好处。
当然了,变速箱也不是完美的,比如换挡顿挫的问题,以前燃油车的 AT 变速箱都有顿挫,电车的变速箱要是调校不好,也会有这个问题。不过现在车企都在优化调校,比如用电子离合器,换挡速度更快,或者用智能算法,根据车速、油门深度提前预判换挡时机,现在很多带变速箱的电车,换挡的时候几乎感觉不到顿挫,比以前的燃油车平顺多了。
绵试驾过比亚迪豹 5,换挡的时候完全没感觉,跟单级车一样顺,这说明调校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总结一下,突然很多电车装变速箱,不是因为技术倒退,是因为用户需求变了、市场竞争卷了、技术也成熟了。以前电车是“代步工具”,现在是“全能座驾”,能跑长途、能越野、能满足各种场景,变速箱就是为了让电车在这些场景里表现更好。
而且我们国家的车企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自主研发的变速箱技术越来越强,这不仅能让用户买到更好的电车,也能让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更有竞争力,这不是好事吗?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